巨头|跨境电商的孤独战士:洋码头在巨头夹缝中幸存,十年沉浮后转身( 三 )


时代财经了解到,公司前期的准备工作已经到位,曾碧波重新进行了架构调整,成立了专门的B2B直播供应链事业部,将直播电商和跨境电商进行深度融合,为直播机构或达人提供供应链综合服务。
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私域流量的潮水还没完全褪去,用户日活依然是衡量平台价值的一个因素,但曾碧波转变了竞争思维,他向时代财经承认:“直播间的用户哪儿都不想去,只想呆在直播间里,它代表消费者网购行为的变化,导流的流量衰退效应太明显了,但是创业者必须要面对行业的变化。”但转型无疑会带来阵痛,洋码头联合创始人蔡华拉开了与抖音主播洽谈的持久战。“有些主播的要求很高,谈的过程也很辛苦,我们是很认真地想推动供应链业务的发展。”与抖音合作,成了洋码头打开局面的第一步,先从头部主播罗永浩试水,那场直播创造了4458万元的销售额。
今年3月,洋码头和抖音的合作再次升级,基于站内C2C的商业模式,洋码头能快速追踪爆款单品和消费者的购买偏好,为主播的选品赋能。“今年上半年累计直播收入就已经达到去年全年的水平。”谈起加入抖音生态的潜力,曾碧波语气里满是兴奋。
飞涨的后台数据是衡量一场直播是否成功的关键。7月30日,观战了抖音主播毛光光的直播数据后,曾碧波更坚定了一个想法,回到跨境电商的本质,要把货做到极致,打通整个流通环节。
据曾碧波透露,除了抖音平台之外,洋码头还在与快手、淘宝直播在洽谈合作。
上市在即:全新战略与最后一搏今年5月,有消息称洋码头已启动拆红筹架构,加快国内上市布局。“2020年6月开始推动拆除红筹架构,今年3~4月份已拆除完毕。”曾碧波补充道,后续会引入国内资本进行投资,预计明年会上创业板。
在传出上市前,洋码头完成了数亿元D+轮融资,投资方为盛世投资。不过,洋码头在市场竞争中依然面临众多强大对手。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跨境电商两大平台分别是天猫国际和考拉海淘,市场占比为26.7%和22.4%,而京东国际、苏宁国际及唯品国际等市场份额均在10%以上。洋码头位列第六,份额为5.5%。
作为一家成立超过十年的公司,面对上市问题,洋码头需要讲好新故事赢得资本的青睐。曾碧波也没有放弃探索多种路径的可能性,他身上有着不少江西商人的明显特质:直爽、不服输。
2021年10月,洋码头首家线下旗舰店预计在重庆落地。曾碧波看准了二三线城市的市场需求,“他们对美妆、奢侈品的需求,大大超过一线城市。”
后疫情时代,跨境电商的蓬勃生长也是曾碧波押注跨境直播电商的一大原因。
据网经社数据统计,近年来中国跨境电商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整体规模从2014年的4.2万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10.5万亿元,复合增速达到20.11%。同时,跨境电商在进出口总额中的渗透率也在快速提升,从2014年的15.90%提升至2019年的33.29%。
不过,买手、物流监管方面的漏洞带来的产品风险仍存,站内的买手制度也饱受信任危机。面对全新的直播电商供应链,洋码头还需要持续提升履约能力和售后服务水平。
一旦上市成功,无疑为洋码头转型提供更丰富的储备资金。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下半场,洋码头能否依赖供应链模式创造盈利神话,或许还得交给时间来解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