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节|短视频平台去哪寻找流量的第二增长曲线?|钛度热评

8月2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1年6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88亿,较2020年12月增长1440万,占网民整体的87.8%。
国盛证券研究所相关研究则显示,作为短视频的两家头部机构,抖音和快手用户重合度从2018年1月的10.3%,上升到2021年3月的60%,且比率还在上升。抖音和快手的用户画像正在趋同。
“铁山靠”标准的快手老铁在抖音风生水起,释放了什么信号?
抖音日活超6亿、快手日活近3亿后,短视频平台的流量天花板还有多远?如何寻找新的流量突破口?
抖音快手最近的产品策略变化背后,又反映出了在公私域流量布局上面哪些新的变化?
本期《钛度热评》栏目特邀资深媒体人一起就话题“短视频平台去哪寻找流量的第二增长曲线?”进行了讨论,下面是部分观点集锦。
字母榜创始人马钺:
抖音做小程序,入口是搜索,所以我觉得抖音开发私域,不光是跟快手在竞争,反而是对百度形成了更大的压力,百度之前也通过小程序建设,形成了搜索+交易的闭环。但是抖音通过搜索做小程序,埋的太深了,而且流量不对路。
流量变现最佳方式就是开九宫格,卖水给流量饥渴的平台型互联网公司,卖水给别人,既能增收又可以交更多朋友,腾讯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
唐辰同学创始人唐辰:
内容破圈的边际效应,视频号是不是更下沉,有微信,必有视频号,内容调性也符合。短视频平台第二流量增长曲线,最大的可能就是海外业务。国内五环里外基本都吃透了。在海外业务上,两个主要的玩家抖快呈现的局面和打法也很不一样,抖音海外打法不太准确的可以概括为“洋为中用,中学为体”,Tik Tok早期发展的并不顺利,后来收购music.ly之后,嫁接上字节本身的算法,1+1>2,势头很快就起来了。快手基本就是“粘贴复制,策略多变”,不管是Zynn,还是Snack ,基本上就是复制国内的一套玩法,水土不服也很正常,而且快手的国际业务,策略也变来变去。
忘了是谁提出场景电商这个概念了,抖音挺适合,抖快本质上是内容消费平台,内容场景化,就有电商变现的可能。
潮汐商业评论创始人王烁:
抖音变现路径,目前相对成熟的的就是平台官方广告和短视频及直播带货类的电商业务。
最近抖音推出的地区生活服务类的团购和已经开始测试的外卖业务,目前还不太看得出未来走势。
但说实话,无论抖音还是快手都是从社区内容平台“起家”,如何平衡内容与变现,而不影响消费者体验,是一个难题。
个人比较倾向于“抖音们”以电商和生活服务类平台切入,这两类都需要消费场景,而抖音刚好提供了场景。但这两项的平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重,运营成本不低。需要下大功夫。
ICT观察负责人叶丹丹:
首先,要知道还没覆盖什么人群,那就得对已入驻用户进行分析,获得将要进行“收纳”的用户画像;其次,对将要“收纳”的人群画像进行拆解,具体人群具体分析,匹配相应的吸引方式,具体就需要看视频平台能给到什么样的回报了。
对于增量的方向,觉得有两个,一个是“广”度,也就是人群的覆盖面,如:国内非主流城市,海外地区等等;另外一个是“深”度,也就是人群类型的多样性,C端、B端、G端等等,其中,B端的市场潜力感觉非常大,很多企业越来越重视短视频营销,毕竟企业老板也是C端用户,已经感受到了流量的红利。
全链财经创始人雅镟:
抖音快手的流量下沉已经见底,流量也有边界。抖快现在要做的问题其实是用户优化,盘活僵化流量,刺激活跃流量,放弃无效流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