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节|短视频平台去哪寻找流量的第二增长曲线?|钛度热评( 二 )


另外,抖音抖搜索做得不好,颗粒度不够细,关键词优化不足。
红餐网运营经理李振勇:
抖音6亿,快手3亿!个人觉得这里的用户增长曲线已经平缓了。所以未来抖音也好,快手也好!他们的用户增长,应该更多的是抢用户。快手想要抖音的,抖音想要快手的。当然,这几年b站起来了,中长视频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字节手会伸得更长。这也是为什么字节在原创内容上,给创作达人更多的扶持的原因。原来的15到60秒的短视频,能表达和变现的天花板很容易就触及了。这大概是我在用户方面的一些看法。业务增长的话,字节其实做了很多尝试的,从广告业务,到商城,再到最近的抖音心动外卖(本地生活服务),明显可以看出字节一系列的布局,其中的可能性也更多了。
资深媒体人刘天妍:
作为短视频领域的两个头部产品,快手和抖音在某些内容创作方面趋于同质化,在我看来是必然的结果,虽然说抢占的是不同口味的蛋糕,但是都在这盘棋上,毕竟用户群体的审美和接受度在不断变化,延长同质化的时间,开发新的渠道和入口,以及内容创作的差异化是重中之重。
短视频最大表征问题,无外乎视频平台和短视频平台的版权之争,且短视频短平快的特点无法承担更多内容信息。从产品运营来看,头条系着力推出各类中长视频也散发出一种信号,弥补短视频的“缺陷”,承载更多的原创内容,把握主动权,优化短视频流量入口 。
抖音在做生态圈,快手在做电商直播,在短视频的红利期,其实都在各司其职,与其用短板打长板,不如调动用户群体的积极性,开发立足于符合现平台的功能和产品。像短视频点外卖这个业务不太看好,从用户习惯看,多次跳转、商铺资源等,跟美团饿了么“抢地盘”很可能吃力不讨好。
辛之所向创始人李晓朦:
从发展阶段来看,抖音和快手正处于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快手仍位于增长阶段,抖音处于变现阶段,所以2021年可以明显感知到两个产品的策略会有很多不同。
抖音DAU 6亿、快手DAU3亿,原来我们总觉得两款产品是齐头并进、难分伯仲的,只不过一个侧重一二线城市,一个侧重低线城市或者其他下沉市场。但如果基于现有的DAU数据,就可以发现两款产品的差距已经拉开。这是因为现在抖音和视频号也在向低线城市覆盖,其实是在侵蚀快手的阵地的。
再加上,除了国内的战局,海外拉力赛中快手也落下一局,基本上可以说TikTok已经成为中国出海的成功品牌。快手4个出海产品,1个封禁1个关停,还有2个尚在发展期,除了士气,有限的钱两边都不够用,对于快手来讲还是很难受的。
所以如何在增长和变现中实现正向循环,对于快手来讲至关重要。
当然,这也并不是说抖音&TikTok就高枕无忧了,如何拿下快手和淘宝直播的品牌商家;如何提升创作者的创作积极性,只能说两家公司在过不同的坎。
格局研究所创始人张克瑶:
短视频平台流量的第二增长曲线,或许可以尝试专业知识的轻普及、职业培训等方向。现阶段,每个人都在“娱乐内容的舒适圈”和“知识学习的枯燥体验”之间徘徊,尤其是前者内容泛滥,唯恐被平台算法捕捉到自身对娱乐的青睐,可理智又告诉自己“我要学习!我要进步!”,遗憾的是,目前短视频平台充斥着大量以专业为名号的非专业内容。如果短视频平台能在“靠谱的专业知识轻普及类内容”方面下功夫,将有利于吸引职业培训类的潜在消费者,喜迎流量和营收双增长的局面也不是没有可能。
中访网主编蔡晓林:
现在抖音、快手,好像都在试图签约扶持MCN机构,做连载性的中长类的网络视频,或许想以此寻找新的流量突破口和开辟新的商业模式,但在将来的不久,将对老牌视频平台的主营业务,形成较大冲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