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清朝的官服,总给人一种“诡异”的感觉,为何要这样设计?
古代的官服也叫做章服 , 一般是指给皇帝、后妃、官员显贵、各级官员穿戴的 , 借以证明自身等级和地位的一种衣服 , 这种衣服的穿戴逐渐演变成一种封建制度其实出现的很早 , 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出现阶级分化的时代 。
也就是说 , 从奴隶制社会出现到后来封建制度发展到顶峰 , 尽管中国历史上朝代的更迭不断 , 但官服制度是一直传承着的 , 一直到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清朝 。
不过清朝的官服似乎很特别 , 有别于传统的汉族王朝的官服 , 甚至给人一种“诡异”的感觉 , 以至于成了后来很多恐怖题材电影的“必备”素材 , 那么清朝官服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又是如何发展演变而来的呢?
文章图片
图片:官服上绣着走兽剧照
二、清代官服的显著特色
1、顶戴花翎
相信很多朋友对于这个词应该是不陌生的 , 在以清朝为背景拍摄的各种影视剧中 , 一旦有大臣犯了错 , 皇帝就会大喊一句“来人啊!摘去他的顶戴花翎” , 很明显 , 这一摘就意味着仕途的终结 , 甚至小名都难保 。
所以清朝官员礼帽上的顶珠和花翎 , 就是区别官员品级的重要标准之一 , 也是仕途之人的象征 , 所谓“顶戴”其实就是“顶珠” , 就是咱们看到清朝官员帽子最上面颜色不一的“小珠子” 。
按照清朝的规定 , 每个品级官员的顶珠材质是不一样的 , 比如一品大员的是红宝石制作的 , 二品官员是红珊瑚 , 三品官员的是蓝宝石 , 四品官员的是青金石 , 五品官员是水晶制作的等等 。
文章图片
图片:清朝官员礼帽上的顶珠和花翎剧照
不过到了乾隆帝之后 , 官员们的顶珠虽然颜色还是不一样 , 但材质基本都变成了玻璃 , 如果看到帽子最上面没有“小珠子”的 , 说明是没有品级的吏员 , 也就是民间所说的“不入流” 。
花翎一般是插在朝冠或者吉服冠上面的 , 整体看上去和顶珠连为一体 , 这俩合在一起就是“顶戴花翎” , 象征着一个人的功名利禄全部为“大圆满”的状态 , 花翎也就是带着“小眼睛”的孔雀尾毛 , 在清朝也称“眼” 。
清初期的时候这个不代表官员品级 , 是一种荣誉 , 顺治帝后期规定宗室中贝子以下才可用 , 五品以上的官员是单眼花翎 , 六品以下的官员是“无眼”花翎 , 从此上升为了清朝官服制度的一部分 。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花翎
2、服饰部分
到了乾隆帝时期 , 清王朝的官服制度就基本趋于完善了 , 还配上绘图 , 记载到了清朝的《会典》之中 , 从相关记载来看 , 上到皇帝、妃嫔、皇亲国戚 , 下到京城和地方上的各级文武官员 , 所穿戴的官服 , 除了常服以外 , 还有其他三个大类 , 分别是礼服、补服和吉服 。
这里面补服可以算是礼服的一个组成部分 , 也是清朝时期文武官员里最为重要 , 最为常见的一个类型 , 通俗的说 , 就是我们在影视作品中最常见的那一类官员服装 , 前后有类似“补丁”一样的官服 。
推荐阅读
- 黑客|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19岁黑客远程破解逾25台特斯拉
- 亚马逊|告别“好评返现”,商家侧的“晒单有礼”还有意义吗
- 上门|快递上门的“蜀道难”
- 猫腻|拼多多的商品这么便宜,都是山寨、假货吗?看完才发现其中猫腻!
- 劳动者|这些工作将实行“职称制”!官方发通知,新的“香饽饽”行业来了
- 斐乐公司|网购平台销售数据可作为确定赔偿数额的依据
- 安全风险|苹果将出席白宫会议讨论开源软件的安全风险问题
- 蚂蚁集团|数字人民币:支付巨头的大考,平台的机会
- 黄莎莎|绿韵碧波庭:女性群体的“中年危机”不应被忽视
- 变现|微信红包封面背后的“怪圈”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