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大将军费祎遇刺,幕后主使真的是姜维?
蜀汉在三国里是实力最弱的一方,尤其是刘备,关羽等老一辈的人才离去,蜀国更是严重的人才凋零 。一句“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道尽了蜀汉后期人才凋零、后继无人的无奈与现实 。下面由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
在三国正史中,刘备集团是最倒霉的:有能耐的都活不长,以至于姜维伐魏的时候,已经是“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不管是“九伐中原”还是“九犯中原”,耗光川中人马钱粮而寸土未得,姜维似乎应该为蜀汉率先灭亡承担主要责任 。
陈寿在《三国志·卷四十四·蜀书十四》中对姜维提出了严厉批评:“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 。”
明知打不过曹魏和司马家族,姜维还是穷兵黩武屡败屡战,这不是顽强而胡闹,姜维的九次兴师动众,每次都要损失一批青壮劳动力,没死的也忙于征战而无暇耕种,天府之国民有菜色,那就是饿的 。
不但当年的史学家陈寿对姜维的自不量力十分反感,后世也有许多人对姜维颇有微词,甚至说蜀汉大将军费祎遇刺,姜维也可能是幕后主使 。
读者诸君都知道,在诸葛亮辞世后,蜀汉鸽派与鹰派斗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程度,鸽派首领费祎是姜维伐魏的最大障碍,所以姜维借刀杀人或者坐视不理,这才让郭脩行刺成功 。不管怎么说,时任卫将军的姜维都要承担责任——刺客郭脩(蜀汉记载其为“郭循”,曹魏称其为“郭脩”),就是他在延熙十三年(250年)抓回来并委以重任的 。
在这桩疑案中,有三个当事人,而这三个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也十分微妙:郭脩是姜维的俘虏,姜维与费祎是政敌 。
文章图片
读者诸君都知道,在宋朝以前是文武不分家的,尤其是在民风彪悍的后汉三国年间,我们认为的“文官”“谋士”,基本都是武行出身:荀彧刚投奔曹操,被任命为别部司马(就是与主公分兵时的一军统帅,关羽张飞在刘备起家时也是别部司马);诸葛亮在赤壁之战后,跟庞统一起受封军师中郎将;东吴“文官之首”张昭,是孙策的抚军中郎将、孙权的抚远将军 。
费祎既然是蜀汉大将军,那必然也是能打几下子的,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他担任大将军之前的职务中窥见端倪——他跟马谡和赵云干过同样的工作:“亮北住汉中,请祎为参军 。建兴八年,转为中护军,后又为司马 。”
费祎不是那么好杀的,尤其是在蜀汉文武群臣都在的盛大酒宴上,降将郭脩是不可能腰悬长剑出现的,他顶多有一把不易被察觉的匕首,想刺杀大将军费祎,并不比荆轲刺秦王容易,更何况当时赵云的两个儿子赵广赵统担任着虎贲中郎将和牙门将军,是不可能不做好安保工作的 。
于是我们不禁要把怀疑的目光转向时任卫将军的姜维姜伯约了:卫将军姜维跟大将军费祎不但积怨颇深,而且还有权力之争:建兴十年,姜维与费祎“共录尚书事”,也就是都有宰相之权(刘禅取消了丞相一职),但费祎老是“欺负”姜维,姜维“每欲兴军大举,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 。”
一万人看着不少,但是想跟曹魏(司马)决战,还不够人家塞牙缝的,所以费祎在世,姜维只能小打小闹,他最成功的一次,就是攻打凉州西平不克,但却生擒了曹魏中郎将郭脩 。
据说这个郭脩被俘投降后,一直想着刺杀蜀汉大人物,他的首选目标是刘禅,但是刘禅戒备森严,一直没能找到机会下手,但是裴松之在给《三国志》做注时对郭脩是否蓄谋行刺表示了怀疑:“郭脩在魏,西州之男子耳,始获于蜀,既不能抗节不辱,于魏又无食禄之责,不为时主所使,而无故规规然糜身于非所,义无所加,功无所立……”
推荐阅读
- 斯科特|造车之路“崎岖不平”,将于2025年问世的苹果(AAPL.US)汽车再失三员大将
- 影驰geforce gtx1660ti大将6g独显怎么样?多人被骗了?事件真相是?
- 单田芳|单田芳经典之作《隋唐演义》中武艺最高的十员大将都是谁?
- 李密|邙山大战中李密手下大将如云,为什么还会败给王世充?
- 姜维|历史探秘:从邓艾和姜维屯田,看曹魏与蜀汉的兴衰
- 邓艾|邓艾终结蜀汉,但为什么少称赞?失败者姜维,却被热捧,值得思考
- 蜀汉|假设蜀汉排除五虎上将,其余将领武功如何排名?
- 三国|三国:造成蜀中无大将主要责任在谁?
- 诸葛亮|他连斩蜀汉蜀国两员大将,令诸葛亮大惊失色,却被魏延一招秒杀
- 曹丕|夷陵之战时,曹丕为何没有联合蜀汉灭掉东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