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仰天|取代亚马逊,马云、刘强东没做成的事情,他做成了( 二 )
一件成本几十元的婚纱,国内售价200元,在美国同款则高达1000-2000美元。兰亭集势看准了这个机会,每件婚纱卖200美元,迅速积累了物美价廉的美誉,备受美国消费者追捧。
一时之间,国内效仿者趋之若鹜,许仰天也是其中之一。
2009年,新公司成立不到一年,许仰天也想向这个方向发展,另外两名合伙人却不认同。分歧愈演愈烈,最后他带着团队“单飞”,后者只能被动出局。
2011年,许仰天用婚纱赚来的第一桶金,拿下了Sheinside.com的域名,建起了独立站,成为服装全品类平台。到了年底,许仰天彻底放弃了复购率低的婚纱业务,全力投入潮流女装。
早期,他直接把广州批发市场的时装照片放到网上,有客户下单再去订货,爆款再追加补货。
营销出身的许仰天,拥有丰富的外贸电商平台建设、运营推广等经验。2011年,当时海外社交媒介刚刚起步,他成为海外版小红书Pinterest的首批用户,以极低成本将之拓展为自身最大的流量池,通过网红带货,完成了初始积累。
2013年1月11日,许仰天在Facebook高调宣布,“公司发展迅速,已有超过50名员工!”
而如今,SHEIN全球员工数量超过了2.5万名。
外界看到的只是SHEIN的膨胀速度,但事实上,如今的成绩源于他从一开始就着眼长远,注重品牌和供应链的观念和布局。
2012年,Sheinside网站累积注册用户超过25万。在庞大的用户基础上,为了做精做深,许仰天成立了专业买手团队,还入股上游服装厂,严格把控从采购到交易的全部流程。
“做品牌,风格是灵魂,一定要找专业的人,用专业的方式经营。随便找一批便宜畅销的货,随便用什么方式卖出去,这种野蛮生长的路子越来越行不通了。”许仰天说。
2014年,是SHEIN发展的关键年份。
在这一年,许仰天不仅完成“SHEIN”品牌更名,确立了对标ZARA的快时尚品牌定位,还亲自南下,前往服装产业链完备的广州番禺,用两年组建了一支800人的设计打板团队,布局了能够最快7天出货的数字化供应链,比ZARA的15天还要快。
这样的速度要求,对供应链的挑战很大,起初没有工厂愿意接单,因为一旦生产便意味着亏损。为了赢得工厂的信任,SHEIN主动给予补贴,30-45天就能结款,并且主动承担了库存压力。
当时,大部分外贸电商公司都是依附于第三方平台如亚马逊、速卖通等,很少有人愿意去做改造供应链的脏活累活,SHEIN则死磕供应链、主动转型。
许仰天的底层逻辑十分清晰,“(做外贸)下功夫的不外乎产品和服务,尽力走快一点、做精一点、想远一点。”
掌控供应链,使得SHEIN能够最大限度压低成本,形成强大的价格优势:即便在单品10-30美元的超低区间,也能保持盈利。
另一方面,SHEIN的壮大离不开资本的神助攻。
早在2013年初,Sheinside就上线了搭载PayPal支付系统的移动应用,半年后,移动端营收已占到15%。这一年,集富亚洲注资500万美元,押注了SHEIN的A轮。
2015年,SHEIN并购了亏损的跨境电商潮牌ROMWE,主要是看中其供应链、移动端以及品牌运营经验,由铺货公司转向精耕品牌,在App运营方面功力倍增。
2016年拿到了IDG的B轮融资后,许仰天更是倾力投入移动端。
虽然App开发、运维、推广每个月仅开发就耗资50万,还要养30个人的团队,但许仰天依然坚持走这条路线,原因在于:App相当于自建鱼塘,而依附第三方平台则是在大海中捞鱼,流量仰人鼻息。
到2017年,SHEIN终于迎来了爆发式增长。2018年,其GMV首次超过100亿大关。
之后,“高筑墙”的SHEIN保持了一年融资一轮的节奏。在去年的E轮融资中,SHEIN估值已经高达150亿美元。红杉资本、顺为资本、老虎基金等明星机构纷纷加持。
推荐阅读
- 说明书|收货,也许才是买家电最大的坑
- 新浪科技|苹果妥协,将在韩国允许应用开发者采用第三方支付
- 苹果税|开发者的胜利!苹果将在韩国允许采用第三方支付
- 黑鲨|腾讯买黑鲨做元宇宙,也许只是玩票
- 支付|苹果将在韩国允许App开发商提供第三方支付选项
- 许愿季|凯德“许愿季”欢乐收官 融合线下线上打造一体化购物体验
- 【黑马早报】快手再传裁员:个别团队裁员比例30%;许家印过亿豪宅打折出售;亚马逊回应Kindle或将退出中国;国内航线取消燃油附加费...
- Kindle或许不会离开中国市场,但已经败给了时光
- 国家网信办|许家印过亿豪宅打折出售;饿了么否认裁员|邦早报
- 电商|中间商应该消失吗?或许我们大家都离不开中间商,原因有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