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万人的兵团灰飞烟灭,黄百韬死前都没明白怎么会输
【12万人的兵团灰飞烟灭,黄百韬死前都没明白怎么会输】国军名将黄百韬在兵败身死之前留下了著名的「三不解」——「我为什么那么傻,要在新安镇等待44军两天?我在新安镇等待两天之久,为什么不知道在运河上架设军桥?李弥既然以后要向东进攻来援救我,为什么当初不在曹八集附近掩护我西撤?」
抛开各为其主的政治立场不谈,黄百韬的确称得上一名称职的职业军人,战死沙场也是他最好的归宿。但实事求是地讲,他的才干并不足以指挥一支十几万人的重兵集团,临机决断时的优柔寡断是他败亡的重要原因,他临终前痛定思痛的「三不解」就是他累死三军的最好注解。
电影《大决战》中许还山饰演的黄百韬
究竟是「守徐」还是「守淮」
1948年11月4日,国民党军参谋总长顾祝同到达徐州。这位风度翩翩的国军高级将领带来了蒋介石「守江必守淮」的作战设想,他需要征求前方将领们的意见。
在究竟是「守徐」还是「守淮」这个关键问题上,邱清泉、李弥、孙元良、黄百韬四位兵团司令分成了两派。李弥和孙元良的观点与蒋介石一致:徐州处于四战之地,补给线拉的太长,不如退守蚌埠,依托淮河天险以及充足的粮弹补给作攻势防御。
国民党军13兵团司令李弥
邱清泉和黄百韬则认为徐州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有完备的坚固工事,决不能轻言放弃。他们甚至认为,徐州不仅要守,而且要以此为基地大举进攻,夺回失地。
意见无法统一,顾祝同返回南京向蒋介石报告,身为参谋总长的他,此时的身份就像一个传令兵。刚刚从东北葫芦岛前线回到南京的国防部第三厅副厅长许郎轩则直言不讳地向蒋介石指出,徐州的布防存在大问题,如果不能及时修正,「下一次决战的地点可能在南京附近」。
顾祝同
我们不清楚蒋介石听到许郎轩的危言耸听后是何反应,只知道就在顾祝同抵达徐州的当天,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副政委谭政林、参谋长陈士榘和副参谋长张震联名发布了淮海战役攻击命令。11月6日深夜,华野数十万大军开始向徐州以东方向行进,攻击的目标很明确,就是集结于新安镇的第7兵团。
这一时间,比华野原定计划提前了两天。
一个神秘的电话响了
11月5日晚,国民党军第7兵团司令官黄百韬火烧火燎地从徐州驱车返回危机四伏的新安镇,准备以最快的速度组织各军紧急向徐州撤退。身经百战的他坚信自己的判断——尽管徐州方向发现了好几个共军主力纵队的番号,但粟裕的真正意图是冲着他来的。
黄百韬对局势的判断无疑是正确的,7兵团的4个军孤悬于徐州以东,如同置身于一个巨大的**桶上,眼下要做的就是尽快向徐州靠拢,和邱、李、孙兵团合兵一处。粟裕胃口再大,也不可能一口吃掉4个兵团。
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粟裕
就在此时,一个神秘的电话响了。
电话是徐州「剿总」司令刘峙打来的,他告诉黄百韬,驻守海州的第44军划归7兵团建制,等该军撤到新安镇时,就和第7兵团一起撤退。这就是说,黄百韬至少要在新安镇再等两天才能撤退。
黄百韬的情绪有些失控,他在电话里大喊:「4军什么时候可以到达?本兵团究竟何时可以撤退?」刘峙在电话里支支吾吾,气得黄摔了电话。
让黄百韬无法理解的是,如果要放弃海州,保全孤悬于海边的44军,完全可以采取海运撤走的方式,干嘛一定要走陆路横向移动,让全兵团牺牲极其宝贵的两天时间呢?
徐州「剿总」司令刘峙
长期以来,许多资料都说刘峙下令黄百韬等待44军是为了照顾他在海州的一笔盐业生意。这种说法其实并不确切,事实上,这一命令来源于蒋介石。
推荐阅读
- 中国|全民做电商、送外卖、做抖音,这就是当代年轻人的未来?
- 月嫂|三大高薪又缺人的职业,曾经被年轻人抛弃,如今再度高薪翻红
- hhb酒吧|去了马云开的酒吧后,我终于明白贫穷限制了一个人的想象!
- 人工费|同一箱牛奶网上卖25,为何实体店却要50看内行人的说法
- 点燃虚拟人的,不是元宇宙
- 李俊|抖音快手现象级刷屏,「男人的爱好」撑起一个金矿
- 硕士|硕士毕业四十岁下岗,转行开滴滴,普通人的痛只能自己默默承受!
- 国产品牌|买羽绒服,选择网购还是线下实体店?听听过来人的经验,别被坑了
- 数字|异乡人的“城市映像”:品味数字生活“杭州味道”
- 李乔昕|异乡人的“城市映像”:品味数字生活“杭州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