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和|急流勇退的汤和:他最后悔的一句酒后疯话,反而因此保住了他的命

汤和比元璋大二岁,是早年一起放牛的穷兄弟 。1356年汤和在镇守常州时说过“坐屋脊,左右倒”的一句酒后疯话 。这件事朱元璋牢牢地记在心里,也使汤和悔恨终生 。他时时想法将功补过,处处做事小心谨慎 。在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这个错误和挫折,使汤和变得更冷静,更聪明,因而倒是保住了他的一条性命 。
汤和|急流勇退的汤和:他最后悔的一句酒后疯话,反而因此保住了他的命
文章图片

一天,汤和单独朝见元璋,诚恳地说道:“老臣今年已经六十二岁,身体也不好,不堪供皇帝驱策 。恳求皇帝可怜,准臣告老,能将一把骨头埋在家乡 。”元璋很高兴,立即表示同意 。并赐钞5万锭,传旨工部,赶快在中都凤阳为汤和起盖府第 。同时也为诸公侯在家乡建造府第 。
元璋满以为勋臣们见此情况,会纷纷向汤和看齐,一个个递上折子,交出兵权 。孰料他们装聋作哑,并无响应,使元璋十分扫兴 。这就进一步增加了对汤和的好感 。不久,沿海倭寇骚扰,汤和的新宅第又未建成,元璋便命汤和再为他辛苦一道,到江浙强化海防,抵御倭寇 。汤和在沿海立卫所 。筑城堡,佥丁壮,建设了一道海上防线 。1387年凤阳宅第恰好完工,汤和便带领妻子儿女向元璋叩别 。元璋赐给汤和与他的夫人胡氏黄金各300两,白银各2000两,钞各3000锭,采帛各40副,并且降旨表彰,亲自带领百官为他送行 。把这场面铺张地相当壮观 。岂奈诸将帅依然无动于衷 。
【汤和|急流勇退的汤和:他最后悔的一句酒后疯话,反而因此保住了他的命】汤和回到故乡,依然小心谨慎 。言谈之间决不涉及朝政,国家大事,更是一语不敢外泄 。所得的赏赐,多半分送给乡里乡亲,对小时候的朋友故旧特别亲切友爱,经常在一些回顾那些儿时的难忘岁月 。听到这些消息,元璋才渐渐相信,汤和老兄是真的告老还乡了 。
汤和|急流勇退的汤和:他最后悔的一句酒后疯话,反而因此保住了他的命
文章图片

临别京城时,元璋告诉汤和,如果身体还好,希望常来京城走走 。汤和奉命每年正月初一,都要来南京参加新年朝贺大典 。1390正月初一汤和朝贺已毕,又去便殿朝见 。同时向元璋汇报了一个情况:太师李善长为在家乡兴造新宅,曾向他借用300个卫卒,被他拒绝了 。元璋感到了汤和的忠诚,也暗骂善长老儿不知好歹 。汤和打了这个小报告,心情又有些沉重,因为善长的弟弟李存义父子已涉及胡党,李善长的压力本来就够沉重了,自己这样做,是不是有点落井下石 。但不给皇帝汇报是不是不忠 。有朝一日,会不会牵连到自己?
风烛残年的老人,似乎经不住这样的精神负担,汤和一下子在京城病倒了,随之,就失音哑巴了 。元璋当即前去看望,并派人把他护送回家 。稍好一些以后,又命他的儿子送到南京,设宴慰劳 。1394年,元璋的太子已死,功臣将帅差不多都杀光了,小时候一起生活过来的兄弟们一个个都离开了他,元璋往往感到莫名的冷漠与悲凉,他想到汤和,这个寡言少语的放牛娃娃,这个在他最困难的时候给他安慰的知心朋友,这个最早劝他投军入伙的家伙 。两个人能在一起叙叙旧,忘掉眼前的一切困扰,一切紧张,一切烦恼,当是最大的乐趣 。他知道汤和现在已经不能说话,也不能走动,但还是想见他一面 。于是派人用一辆安车把他接到京城 。
汤和|急流勇退的汤和:他最后悔的一句酒后疯话,反而因此保住了他的命
文章图片

当汤和被推进内殿的时候,元璋情不自禁地站起来,迎上前去,拉住他的手,半晌说不出话,眼角有些湿润,而汤和则失声啜泣 。二人终于破涕为笑,坐下来叙话 。元璋命内侍把汤和推在他的面前,元璋便滔滔不绝地讲起他们小时候的情景 。元璋一边讲,一边问,说到高兴处,拉拉汤和的手,摩摩汤和的背,汤和则一边点头,一边傻呆呆地咧起嘴,做出微笑的样子 。他们聊的是那样的忘情,那样的无拘无束,似乎又回到了那个天真烂漫的时代,那个虽然艰辛但却欢快的时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