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之死|你真的读懂了杨修之死吗?因其爱耍小聪明?其实有更深的政治逻辑

对于绝大多数人们来说,都对《杨修之死》的故事耳熟能详,因为这个故事曾收录在我们的语文课本里,用来警示我们做人不能太锋芒毕露、自作聪明,要懂得韬光养晦、谦虚低调 。
明代李贽点评《三国演义》时对这件事曾写道:“凡有聪明而好露者,皆足以杀其身也 。”,就是这个意思 。
当然,也有一些爱好历史的朋友结合三国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和曹操的奸雄秉性,进一步对杨修的死因进行了分析 。总结起来有以下两点:一是由于杨修能够摸透曹操的心思,曹操既嫉妒他的才能,又考虑到留他在身边终不免造成祸患,总想找一个堂堂正正的罪名把他杀掉 。一是由于杨修已深深卷入曹丕和曹植争夺接班的斗争之中,在曹丕已经得势的情况下,他必将成为这场斗争的牺牲品 。曹操为身后接班人的安危考虑必定会杀掉他的 。
上述三种说法均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笔者感觉终究有点片面,不够深刻,给人一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感觉 。笔者认为,要真正读懂杨修之死,必须要对三国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有着鞭辟入里的认识,方能得其真味 。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方能恍然大悟 。
杨修“作”死的全过程
杨修之死|你真的读懂了杨修之死吗?因其爱耍小聪明?其实有更深的政治逻辑
文章图片

杨修其实是一个聪明得有点无聊的人
杨修在表现自己的路上一往无前,不停地在领导曹操面前秀智商 。
又有一次,曹操在品尝一盒酥,尝了几口便在杯盖上写下“一合酥” 。众人一脸蒙,只得看向杨修 。谁知这杨修拿起便吃了一口,并称:“主公写的合,就是让每人都吃一口 。”
还是前面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曹操还是一如既往地说话说一半,杨修还是“自作聪明”地把曹操的意思公之于众 。
这两个小故事,除了说明曹操爱玩文字游戏和杨修确实聪明之外,其实并不能说明什么 。若是普通人之间的你来我往,或者杨修最后得了善终,甚至可能成为一对知音之间的佳话 。毕竟,这都是一些无伤大雅的小事,并没有一些原则性的冲突 。
杨修之死|你真的读懂了杨修之死吗?因其爱耍小聪明?其实有更深的政治逻辑
文章图片

曹操没有安全感
真正让曹操心里对杨修感到十分反感的,是从下面这件事开始的 。
恰如宋太祖赵匡胤所说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所有的当权者内心最担心的永远是安全问题 。一来位高权重,势必会成为很多矛盾的焦点,安全上的风险本身就大;二来权力之路举步维艰,越是来之不易,越是想倍加保护 。
曹操也是如此,他曾吩咐侍卫们说:“我梦中好杀人,凡是我睡着的时候,你们切勿靠近我!”
一日,曹操午睡时被子掉在了地上,一个侍卫慌忙为他拾起,结果被曹操一剑斩杀,然后若无其事地睡去了 。待他醒来时,佯装吃惊地问谁杀了他的侍卫,得知真相后又痛哭流涕 。
这种事难道人才云集的曹操部属中就没人能看透吗?但是,大家都明白曹操这么又当又立是在表达什么,无非就是大家离我远点,我和你们还没好到亲密无间的地步,安全第一 。所以大家都很默契地保持沉默 。
杨修之死|你真的读懂了杨修之死吗?因其爱耍小聪明?其实有更深的政治逻辑
文章图片

杨修揭开了曹操的面具
这个时候,杨修又憋不住了 。后来,为这位侍卫下葬时,杨修叹息道:“不是丞相在梦中,是你在梦中呀!”
这种揭领导伤疤的事情能干吗?曹操带个面具上台唱个戏,你杨修使劲在下面鼓噪:“带啥面具呀?大家谁不知道你长啥样?”这还能愉快地相处吗?如果大家还不能理解,那么你家夫人精心化个妆,等大家夸她几句漂亮,你直接来一句:“别人不知道你脸上有三颗麻子,我还不知道吗?”你觉得你夫人会不会有一种想扇你的心思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