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宏|脱钩不可取,打压没有用,合作是正道
在美国不断对中国实施科技“脱钩”“断链”之际,美国杜克大学中国事务高级顾问丹尼斯·西蒙于近日在大学世界新闻网站发表题为《是时候重启美中科技合作了》的署名文章。文章认为,美中的科技关系从高度不对称变为在能力和实力上更加对等,是时候从与目前不同的、正和的角度来看待美中科技合作和学术交流了。这代表了美国有识之士理性的声音、冷静的反思。
无论从中美两国各自利益审视,还是从适应席卷全球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浪潮考量,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重启科技合作,都是明智之举。之所以这么说,首先是因为时间已经证明“脱钩”“断链”不可取,“打压”“封杀”没有用。
2021年6月17日,巨焰托起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中华民族飞天征程站上新的起点。在华盛顿当局对华科技“脱钩”两周年之际,这无疑是个很有说服力的事件。
这只是两年来美国对中国科技企业无端打压、密集封杀,对中国“卡脖子”“卡”出来的众多成果中的一个。不可否认,封杀遏制的确给我们带来了困难。比如,我们的手机不得不因为一时“缺芯”而调整技术路线。但新型举国体制也在外部倒逼之下提速重大技术攻关,科技创新“三跑并存”中并跑的比重越来越大、领跑的领域也在不断增加。“嫦娥”奔月,“祝融”探火,北斗组网完成,5G加速商用,“中国路”“中国桥”“中国核电”不断走出去……
在这些科技成果涌现的同时,中国科技实力及全球影响力在不断提升。无论是从专利的产生还是从在世界顶级科学出版物发表的文章数量和影响力来看,中国现在都是重要的智力资本的生产方,而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接受者;在国际科技事务议程制定和规则制定中,中国不再是被动适应者,而是日益成为规则制定的参与者;中国正在从单纯的学习者转变为技术转移的源头和跨境技术标准的塑造者。
诚如丹尼斯·西蒙文章中所言,当中国科学界和教育机构能够贡献相当多的知识和专长、为世界带来实质性价值时,美国疏远中国或对合作施加新限制,是十分愚蠢的。
美国显然低估了中国的科技实力、创新能力和攻坚毅力,错误地认为“脱钩”“断链”会让中国无所适从,“打压”“封杀”会令中国一蹶不振。事实恰恰相反,“脱钩”“断链”“打压”“封杀”更加坚定了中国科技界走自主创新之路的决心,激发了中国人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动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国将科技与创新放在国家发展中更加重要的位置,创新洪流通过改革奔涌而出,中国人对科技创新充满信心。无论是基础研究、标准确立,还是成果转化、工程应用,一切进步都得益于矢志不渝地自主创新、坚持不懈地自立自强、持之以恒地艰苦奋斗,中国人流自己的汗,出自己的力,争民族和国家之气!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排名站稳第14位,居于中等收入经济体之首。
科技竞争从来不是单纯的科学技术本身的竞争,更是市场规模与活力的竞争。有创新而无市场,科技创新只是“鱼缸中的观赏鱼”。没有市场的打磨和检验,高投入的原型科技产品无法大规模量产,更无法获得丰厚回报反哺研发。中国能在美国“脱钩”“打压”下取得科技的巨大进步,正是得益于自身拥有广阔市场,得益于科技创新深度沉浸到亿万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
显然,美国的打压封锁没有遏制住中国科技的进步。相反,强行切割、阻断中美科技交流与互动令美国社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脱钩”“断链”会让美国丢失广阔的中国市场,折损美国科技企业的丰厚收益。
推荐阅读
- 建言|“泽平宏观”公众号已搜不到,建言文章违规无法查看
- 周宏伟|2021年的元宇宙和2015年的VR元年,到底有哪些不一样?
- 一线城市|李彦宏:2025年萝卜快跑将扩展到65个城市
- 拥堵|百度李彦宏的出行“梦”:不限行限购,畅通无拥堵能实现吗?
- 李彦宏|十年解决拥堵难题?百度究竟要做什么?
- 数字人|李彦宏的数字人亮相,遨游太空舱
- 飞桨|百度首次元宇宙里开大会,李彦宏:5年内一线城市不再限购限行
- 自动驾驶|百度副总裁储瑞松接管智能汽车业务,李彦宏提速自动驾驶商业化
- s数字生态 SAP 大中华区总裁黄陈宏博士 数字新生态开启全球化4.0 时代
- 疫苗|国际奥密克戎疫情扑朔迷离,张文宏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