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o|做不好VR,元宇宙连门都找不着( 四 )


“这个晕眩感的程度因人而异,但是客观存在,无法克服。5G可以加速数据传输的速度,但是数据运算和转换呈现依然需要一定时间,因而,即便用了5G技术,在现有电子技术条件下,晕眩感依然存在。”
IDC VR分析师赵思泉认为,由于VR相关内容对网速存在需求,5G到来后,刷新率、低延迟等改进,确实会从缓解晕眩等各方面提升用户体验。目前,5G对VR C端出货量的影响略低于预期,VR头盔大规模走向C端的关键还是内容的丰富性。
所以,5G并不是VR市场再次爆发的救命稻草,内容、软件、硬件生态、场景等都有可能是其发展的制约因素。
VR还欠什么东风?
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大厂入局VR市场,的确是VR行业的一个关键变量。
“行业永远是小厂做创新,大厂做生态。国内VR行业发展这么多年,终于有互联网大厂愿意涉及硬件领域,一个产业如果不涉及硬件领域,总停留在应用层面,肯定浅尝辄止。”互联网从业人员刘明宇说。
但互联网大厂做硬件与做应用之间的业务思路差异较大。“近年互联网巨头创新乏力,长于软件设计却对于硬件认识不足。”张孝荣说。
“硬件、软件、场景永远制约着VR产业的发展,比如,从2K到4K、8K,甚至16K屏幕,随着清晰度增加会让人沉浸在场景中,虚实难辨。芯片方面,更好的芯片意味着更快的处理速度和渲染能力。”刘明宇认为有了硬件,还需要有场景支持。
刘明宇向燃财经举例,即便一辆大卡车打三折对外销售,女生们也不见得购买,因为没有应用场景。顾伟表示,无论是B端还是C端,创造需求,寻找应用场景,对于VR创业团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需要很强的营销能力。
内容方面,在李哲看来,字节跳动本次收购的Pico总计上线523款内容,内容仅是比2016年好一些,并不算多。“VR内容关键是没有杀手级应用,没有爆款。大家用iPhone、?Android手机,常用的APP可能就只有十几、几十款,但它们应用市场的软件技术非常大,因为考虑到每个人的诉求是不一样的。VR更需要像抖音、微信这种爆款应用。所以,没有杀手级应用,50款内容和500款内容,没有本质区别。”李哲说。
李哲的说法得到其他VR从业者的一致认同。VR创业者周旭东表示,当前VR行业与2016年相比,向前走了一大步,但优质的内容依然稀缺,技术也没有发生革命性的进步。字节跳动收购Pico后,想要在C端普及还是要看内容如何整合。
知乎网友万飞也告诉燃财经,目前VR没有什么内容,大家没有可以玩的。大部分手机都还没有用上5G,短期内,5G对VR也没有太大作用。
2020年年初,“元宇宙”一词火出圈。包括游戏公司、互联网巨头、社交公司纷纷欲打造一个“元宇宙”世界。1992年科幻小说作家尼尔·斯蒂芬森在《雪崩》中创造了这个词汇,小说主角通过虚拟化身社交、生活,征服了现实世界的敌人。
pico|做不好VR,元宇宙连门都找不着
文章插图
图 /《头号玩家》
“元宇宙”作为一种集体虚拟空间,由一个永远在线的虚拟网络环境组成。在网络中,人们可以操纵自己的虚拟化身,与其他人进行交互。是互联网、虚拟世界、增强现实的总和。许多人认为VR设备是从现实世界通往虚拟世界的重要媒介。
“元宇宙依然是个概念炒作,VR技术是个自带光环的技术,但VR行业是个被高估了的行业。”张孝荣说。赵思泉也认为,元宇宙概念的火爆除了VR产业,还有很多其他相关技术产业的助力。从目前来看,VR在B端的部署已经渗透进了教育为主的各个行业。C端的爆发,除了电池、晕眩、重量等技术水平还有待提升外,视频音游等资源的相对匮乏也是一个阻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