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数字孪生到底意味着什么:生态重构,找准自己的定位( 二 )


文章插图
关于数字孪生生态,需要先明确几个圈层。具体包括:

  • 物理层是基础:现实世界的物理实体;
  • 数据层是关键:数据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
  • 模型层是核心:可视化模型、算法模型、数据模型(软件);
  • 功能层是目标:描述、诊断、预测、决策。
现在已经有的应用体现在:智慧城市、智慧工厂(工业互联网5.0)、车联网、智慧医疗、智慧园区等。
2. 数字孪生的要素圈层有了,生态中的要素包括2个空间和3个关键技术。
两个空间指的是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二者信息实时联通并且能够进行交互:现实空间的数据反映到虚拟空间的描述中,虚拟空间的决策和处理结果反馈回现实空间。
三个关键技术包括数据、模型、软件。数据要求实时、动态,并且围绕数据做处理和分析;模型包括可视化模型和数据模型(多偏向于算法模型);软件是前两者重要的表现形式,也是应用和市场化的基础。
3. 数字孪生的功能之前已经提到,我们希望数字孪生可以做到描述、诊断、预测、决策。这个链路也是伴随着数字孪生系统搭建去一步步完成的,越往上可能也会越困难。
其实关于定位的方法已经呼之欲出了,和之前的圈层、要素分析结合起来,可以更加清晰地知道,自己适合做哪一部分。
4. 数字孪生系统中的多种角色敲黑板,上干货了。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知道,在数字孪生生态中,有多种角色:
  • 专注于数据的:数据采集(物联网相关)、数据处理、数据驱动模型(算法);
  • 专注于软件的:代码、软件;
  • 专注于映射的:可视化设计与表达、动态监测和呈现;
  • 专注于决策的:人工智能、决策支持、综合服务。
并且除此之外,衍生的一系列服务、解决方案、咨询、平台、工具等等,都是大家可以参与进去的身份。
如果未来数字孪生真的生态化、商业化的存在了,那么社会管理、法律法规、配套设施层面也会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也会制造很多的进场机会。
四、讲这么多,怎么落地?在未来一段时间中,数字孪生绝对不是某种技术、某个方案、某种商业模式,而是一个生态圈,并且是开放的、协作的。
从工业到互联网,从企业到城市到国家,已经有很多力量投入到数字孪生生态的构建和技术的尝试中来了。
跨国企业中,西门子、PTC、达索、ESI等都已布局数字孪生的跨国业务。
美国工业互联网、德国工业4.0都将数字孪生作为重点发展的内容。
智慧城市的建设,虚拟新加坡、数字孪生巴黎、多伦多高科技社区、雄安新区数字城市、杭州城市大脑都在筹备和落地中。
国内的百度、华为、腾讯、阿里等都已经下场进行投资,也有相应的业务布局、白皮书和资料产出。
无论未来面临着怎样的洗牌和重构,明确技术与生态的发展趋势,结合业务找准自己的定位总是没错的。具体表现为:
  • 大企业与行业领导者做风险尝试并探索稳定的商业框架;
  • 中小企业做好业务转型和升级;
  • 个人规划好职业发展。
具体执行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案例?有的。用易知微EasyV举例,在数字孪生的生态系统中,现阶段专注于数字孪生可视化,即数字孪生的描述层面实现。现在也有SaaS类工具面向设计师和企业开发团队,可以即开即用。
但是不仅仅是可视化设计,EasyV也会聚集数据分析、数据处理的伙伴,团队有丰富的行业经验,所以可以解决代码、平台、系统设计等问题。大型项目会联合上下游的伙伴共同完成,面向市场输出行业案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