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根思|长津湖战役:杨根思抱炸药包与敌同归于尽后,美军关注到一个问题( 二 )


如愿加入新四军后,换上军装的那一刻,22岁的他激动得掉泪了,他多想自己的父母和哥哥能看到一身戎装的自己啊,他多想立即就去复仇啊,他多想立即去抗日杀敌啊!
杨根思|长津湖战役:杨根思抱炸药包与敌同归于尽后,美军关注到一个问题
文章图片

杨根思
在军队训练了一阵后,杨根思便迫不及待地问排长:“怎么还不打仗?”排长孙福生拍着他的肩膀,反问他:“你为什么要打仗?”“我有深仇大恨,我要报仇出气!”杨根思火辣辣地回答着 。
“你这仇啊,应该说小得很 。”杨根思一听,跳了起来: “血海深仇呐,排长!”排长把他按着坐下,拖长语音说:“你可知道,这世界上有多少人在受苦受难,有多少人家破人亡?”
杨根思低垂着头,排长耐心地告诉他,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是完全为着解放人民的,干革命就要多读书 。没有知识和理论基础,是干不好革命的 。
排长的话极大地开导了杨根思,从这以后,他再也不着急了,他终于能耐下性子学习知识了 。也是通过学习,杨根思终于明白:天下像他这样被迫害的人,有千千万万,要走到革命成功那一步,非得有牺牲才可以 。
了解到这一层后,杨根思突然热泪盈眶了,他对自己说:“要牺牲,要牺牲,我可以牺牲,只要像我这样的穷人以后能过上好日子,多大的牺牲我都愿意!”
这之后不久,已经接受新思想洗礼的杨根思参加了一次“诉苦教育” 。杨根思愤怒地控诉了地主、资本家对他一家的迫害 。战士们也纷纷诉苦,这使杨根思看到了普天下劳动人民都有一本血泪账,进一步提高了觉悟 。
也是这一次“诉苦教育”,让杨根思积蓄多年的苦痛情绪得到了梳理 。他的心里不再只有仇恨了,也从此时起,他的眼里有了不一样的光亮 。
参军一年后,杨根思和战友们真正开始了抗日活动 。期间,杨根思和战士们不仅努力宣传抗日,还积极参与了抗日战争 。
一个心里有国仇家恨的人,会多么渴望战场?这个问题,只有如杨根思这般的人才能回答 。进入战场后,杨根思总是冲在最前头,之所以如此,自然因为他不怕死!
杨根思|长津湖战役:杨根思抱炸药包与敌同归于尽后,美军关注到一个问题
文章图片

杨根思与战友们
一次战斗中,杨根思头部受伤后,又被碎石砸到了左眉 。战友见了吓坏了,可他却在鲜血直冒的情况下坚持战斗 。战斗组长,把他拉下按在墙脚旁,用纱布把他的头部和眼睛包了起来 。
杨根思却急得直叫嚷着:“只能包一只,只能包一只!”组长埋怨地说:“好同志,你是脑袋挂彩了呀 。”
因为作战勇猛且战功卓越,杨根思一路从班长、排长,做到了连长 。期间,他收获了不少荣誉 。
对于杨根思而言,“荣誉”就是对自己的最大鞭策 。而这荣誉,也让一直在苦难里浸润、长期受剥削压迫的杨根思有了:自己是自己人生的主人的感觉 。这种感觉,让他深深觉得自己的人生是有意义的!
很多时候,杨根思都觉得:只在自己成为了军人后,他才觉得自己那么实实在在地活着!他爱这支穷人的队伍,爱这支为国为民的队伍,他以自己是其中的一员而自豪 。
杨根思|长津湖战役:杨根思抱炸药包与敌同归于尽后,美军关注到一个问题
文章图片

杨根思
此时的杨根思依旧不怕死,而这种不怕死,则更多地基于荣誉,基于为国为民,而非完全基于个人的复仇情绪 。
抗战结束后不久的1946年7月,蒋介石向解放区发起全面进攻 。战士们义愤填膺,求战书、决心书像雪片似的飞到连长、指导员的手里 。
杨根思意识到:这意味着,穷人好容易到手的田地,将再次被剥夺 。想到这儿,杨根思双眼泛红,他决心:要将革命进行到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