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简述明朝五城兵马指挥司——京师专业的治安机构

五城兵马司是封建王朝京师地区的治安机构,集现在意义上的公安,消防,城管,市场监管等功能于一身的正六品衙门 。因为官小职微,事多钱少,在高官满地走的京师,基本上就是背黑锅的边缘型衙门 。
明朝|简述明朝五城兵马指挥司——京师专业的治安机构
文章图片

另一个是关于兵马司正指挥的任免权 。
五城兵马司本来是一个武职部门,它人员的任免一般归兵部管 。到了隆庆皇帝期间,五城兵马司的正指挥必须从科举中选授,科举出身的就是文臣,也就是必须通过吏部 。如此兵马司的正指挥从吏部文臣中选,副指挥以下从兵部武将中挑选,二方掣肘的情况开始增多 。
【明朝|简述明朝五城兵马指挥司——京师专业的治安机构】这还不是最尴尬的,最尴尬的是弘治时期 。皇帝认为京城作为首善之地,竟然大盗横行,兵马司还管不了,索性绕开兵马司,重新成立一个巡捕营,从京城三大营中挑选精锐士兵,职责只有一个——捕贼 。
于是,巡捕营与兵马司并没有如皇帝预期的那样,相互竞争 。他们反倒是开始相互拆台,推脱责任 。如万历四十五年1617 年八月,强盗在光天化日之下于卢沟桥劫走鞘银(官银),而卢沟桥属于兵马司与巡捕营的重合区域,二者都没有反应,任强盗跑了 。
另一个与兵马司功能重合的是厂卫——东厂与锦衣卫 。
理论上说,厂卫是没功夫管兵马司这些小事 。但明朝中后期,厂卫人数大增,这些厂卫的底层人员不是正式编制,没有工资 。他们为了捞银子,以东厂与锦衣卫办事为由,四处侵占捞取大户的银子 。由于厂卫势力较大,五城兵马司职小权微,因而在相互关系作用的场域中兵马司权力渐遭侵蚀,某些时期甚至沦为为厂卫甚至个人牟利的走卒,如正统年间,“太监王振衔东城兵马指挥范质不为其家奴寻空宅,召至东上门,杖之数十,复令随毛长随校尉发其不修道路,枷示大同桥七十余日,谪充铁岭卫军 。”
在古代京师治理体系中,五城兵马司作为京师的专职治理机构,从其主要职责看来,大约是现今的公安与消防部门,算是专业的机构 。但因为五城兵马司权微职卑,处于权力的下层,其权力往往易受上层权力体的侵夺,中后期直接成为都察院与厂卫侵占的对象,以至于越往后,兵马司越不管事,直到成为摆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