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人|互联网出海,离不开温州人( 二 )


温州人|互联网出海,离不开温州人
文章插图
图/《温州一家人》
根据媒体报道,在欧洲的温商还主动施压航空公司,与荷兰航空签订了长期服务合同:从阿姆斯特丹到香港的航班,为温商提供2.5欧元每千克的空运费用。这比普通的货物递送便宜了一半都不止。
但陷阱也会发生。“近期有一批华人在玩A货,9月初回到保税仓900万元的货,全是A货。”一位国际品牌供应链商家说。他们采购货物一般会和欧洲当地的人力资源公司合作,“华人会有限购。”
跨境电商也是在欧州的温商们的重要关注点。事实上,在欧洲的温商很早就开始独立探索跨境电商,他们采取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自建平台;另一方面,依靠本地化优势,争取欧洲品牌的一级代理关系,获得直销权,然后在京东或者阿里巴巴等跨境电商平台上销售。
比如,在2015年,在欧洲的温商刘若进创办37VIP跨境电商网和打通中欧物流渠道的37速运,一方面,他们在平台上线自己的商品,另一方面,他们争取了获得70多家在欧中跨境电商厂家直销的资格。
意大利温商沈平创建过一个名为“我们家海外购”跨境电商平台,根据媒体报道,“我们家海外购”在2015年底在上海开了3家线下门店,
但这些平台规模小,所能集结的资源有限,他们开拓中国市场,需要直面京东或者阿里巴巴的竞争,难度很大,只能开拓区域市场。据燃财经查询,苹果APP商店中的37VIP平台最新一次更新是在5年前,此应用下面只有一条评论,且还是差评。而“我们家海外购”最初只能在江浙地区施加影响,且目前已经无法查询到任何门店信息。
一位长期定居法国巴黎的台湾商人说,温州商圈在海外有一定的影响力,尤其在服装类、鞋类与小商品贸易类,有着强大的供应链和零售能力。但不少接触过温商的人士说,和温商做生意可以,但想要深度融入到他们那个商圈中很难。“他们有自己的运行规则,非常抱团,不论是投资还是贸易,几乎可以做到闭环流通。”
温州人失宠互联网?
在传统印象中,温州人似乎更青睐线下交易,他们更擅长的是传统生意。
知乎用户王俊杰所在的企业老板就是温州人。为了赶潮流成立了电商部门,希望增加销售额,投入几百万元做电商。电商的经理也是温州人,由于没有投入压力,他们做好电商的决心前所未有。
可事与愿违,几百万元花下去后,除了做了几个网站和换掉了某些软件LOGO外,几乎一事无成,2012年销售额几乎为零,2013年的电商业务销售额只有5位数,现在,这家企业的电商主打又回淘宝开店了。
偏爱实业可能是温州人的传统。
20世纪80年代,在老乡带老乡,朋友带朋友下,由浙江人(主要是温州人)自发形成了近10万人规模的“浙江村”。他们集中的行业有五金电器、服装,几乎能做的小生意全都做了,他们从个体做到商场包柜台再到建设自己的大院和商场,一步步走向正规化。
温州人是北京“浙江村”的主力,打造了闻名一时的京温商场、连发窗帘城等市场,在北京大红门地区辗转腾挪了20多年。他们也乐于通过《温州人在巴黎》、《温州一家人》等影视作品输出自己的文化。
温州人|互联网出海,离不开温州人
文章插图
图/《温州一家人》
项飙在《跨越社区的边界:北京“浙江村”的生活史》中说,温州人在餐饮、服装纺织业等行业扎下了根,因为这些行业能够用劳动投入能够换取最大的经济回报。
温州人也热衷炒房,外界称他们为炒房团,携带数千亿元的现金,以一己之力撬动北上广深房价的资本客,倒手一卖,即可获得数千万元暴力,如滚雪球般投入下一个城市。据媒体报道,在沪购买商铺意向的温州人群中,半数以上喜欢购买30-50万元的小商铺,另有一小部分合股购买百万甚至千万元以上的整层商铺、写字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