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北宋最大的疑案《斧声烛影》,以今人的视角,当如何解读?

公元976年10月19日夜,赵匡胤病逝,次日其弟赵光义即位 。自周朝伊始,历朝历代的传位都秉承嫡长子宗法继承制 。彼时,赵匡胤尚有二子在世,次子赵德昭(时年26岁),四子赵德芳(时年18岁) 。赵匡胤这一做法有悖常理,世人都认为其死因存疑,数千年来为之争论不休 。
赵匡胤|北宋最大的疑案《斧声烛影》,以今人的视角,当如何解读?
文章图片

隆冬雪夜,赵匡胤兄弟俩围炉饮酒,赵光义突然提到想要继承帝位 。赵匡胤大发雷霆,随手拿起身边的柱斧就打响赵光义,赵光义赶紧离席躲避 。赵匡胤有病在身,不能追赶,只能气得用柱斧连连敲打地面,大声呵斥:“好自为之!”
烛光突然摇摆不定,之后,内宫之中没了声响 。大约五鼓时分,侍者入室伺候,发现赵匡胤已经驾崩 。宋皇后闻讯而来,看到赵光义已经跪在地上,十分惊奇,深知大势已去,赶紧向他求饶 。赵光义次日登基 。
正史之金匮之盟世人怀疑赵光义弑君篡位,而《宋史》却认为赵匡胤的传位是因为母亲杜太后的临终懿旨 。
赵匡胤|北宋最大的疑案《斧声烛影》,以今人的视角,当如何解读?
文章图片

从现场来看,知道金匮之盟的共有三人,杜太后、赵匡胤和赵普 。而赵普就是金匮之盟的唯一知情人 。
赵匡胤|北宋最大的疑案《斧声烛影》,以今人的视角,当如何解读?
文章图片

但是,无论怎样,赵光义虽然没在金匮之盟的现场,但是大体还是了解杜太后和赵匡胤的心思的 。
三位疑似继承者相继离世
赵匡胤|北宋最大的疑案《斧声烛影》,以今人的视角,当如何解读?
文章图片

然而好景不长,979年的幽州之役中,众人寻不见赵光义,谋立赵德昭为帝,赵光义得知后很不高兴 。后来,赵德昭为功臣请功,被赵光义怒斥:“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行赏也不迟 。”赵德昭退朝后自刎而死 。
981年,赵匡胤仅剩的儿子赵德芳突然病逝,时年23岁 。赵廷美开始坐立不安,暗生谋反之意 。正当赵光义犹豫不决之时,赵普的再度出山却决定了赵廷美的死亡 。
关键人赵普
赵普身为宋朝的开国功勋,深受赵匡胤兄弟的赏识,不久便官拜宰相 。之后因贪腐之事被人告发,赵匡胤逐渐疏远他,赵普从此郁郁寡欢 。
赵匡胤|北宋最大的疑案《斧声烛影》,以今人的视角,当如何解读?
文章图片

赵光义因此非常感激赵普,对其过往不再追究,就揣摩密旨的意思询问赵普之意见 。赵普回答:“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邪?”于是,赵廷美不久便获罪,被贬为涪陵县公,后忧愤而死 。
分析从我的角度来看,与其纠结于赵光义是否弑君篡位,不如将焦点集中于决定赵光义继承大统合法性的金匮誓书和唯一证人赵普 。其实,我对金匮誓书的真实性也心存疑虑 。
赵匡胤|北宋最大的疑案《斧声烛影》,以今人的视角,当如何解读?
文章图片

结语一个斧声烛影的故事让赵匡胤之死扑朔迷离,然而《宋史》中反复提及的金匮誓书却证明赵光义继承大统是名正言顺 。
但是,赵廷美和赵匡胤的两个儿子却相继离世,宋朝江山因此落入赵光义一脉手中,这不得不让人再生遐想 。
【赵匡胤|北宋最大的疑案《斧声烛影》,以今人的视角,当如何解读?】一般来说,受益者便是始作俑者,显而易见,金匮誓书的受益人是赵光义和赵普 。那么问题来了,金匮誓书的真实性又当如何呢?而赵光义继位的合法性就取决于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