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明朝最令人不齿的污点!揭秘人殉制度成为帝国传染病的历史真相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哓问姓名 。”
——明 朱元璋《愤题和尚诘问》
朱元璋一统江山,建立了明王朝之后,在户籍管理方面采取了军民分籍的政策,对于那些一路跟随厮杀,立下过战功的武将们,还会授予他们可以世袭罔替的军官职务 。
残忍的荣誉
不过在明王朝的管理不只是像上述所说的那么简单,有一些人却非常特殊,他们获得这种世袭武官的方式非常特别,甚至可以说非常残忍,这是为什么呢?他们究竟是用什么方式获得的这种职位呢?
明朝|明朝最令人不齿的污点!揭秘人殉制度成为帝国传染病的历史真相
文章图片

上世纪六十年代考古发掘旧照
这些年轻的宫女谁也不愿意被拉作陪葬,但是在封建王朝的制度下她们却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只能被皇权肆意的支配 。随着一些考古成果的陆续发现,这些可怜的殉葬宫女一般只有二十多岁,都是年纪轻轻的花样年华,甚至于其中年纪小的仅仅只有十七八岁,她们往往被安葬在幽深地宫左右两边的耳室之内 。
血污背后
从这短短的一段资料我们就可以看出,在朱元璋死后,至少有12名宫女失去了年轻的生命,为王权做了陪葬,这些获得加官进爵的人都是这些宫女的父兄亲属 。
明朝|明朝最令人不齿的污点!揭秘人殉制度成为帝国传染病的历史真相
文章图片

明成祖朱棣剧照
在朱元璋去世之后,之后的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以及到了后来的景泰帝朱祁钰,在他们的死后,都有大量的妃嫔与宫女失去了宝贵年轻的生命,成了这些死去君王的陪葬 。随着时间的一步一步推移,一个新的问题出现,就是“朝天女户”的队伍在不停的扩充壮大 。这种人殉制度像病毒一样开始在明帝国蔓延开来 。
一声叹息
除了皇帝之外,甚至地方上的藩王势力在死亡之后都要有宫女殉葬,而且这些殉葬的宫女同样也会得到封赏 。这样腐朽恐怖的制度在一点一点侵蚀着王朝的根基 。
【明朝|明朝最令人不齿的污点!揭秘人殉制度成为帝国传染病的历史真相】一直到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明英宗朱祁镇登基,对于明英宗的历史评价,大多都是“昏君” 。
明朝|明朝最令人不齿的污点!揭秘人殉制度成为帝国传染病的历史真相
文章图片

但是就是这位“昏君”,最终突破了朱元璋定下的祖制,废除了明朝人殉制度 。明英宗曾北狩瓦剌,后来通过夺门之变,重新登上了皇位 。他曾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贸然北上,葬送了明军十万精锐将士 。
等到他复位后,又多次兴起冤狱,害死于谦等一班忠臣 。而明英宗一生唯一的亮点,那就是废除人殉制度,在记载中:
“至英宗遗诏,始罢之 。”
朱祁镇临终前,告诫太子朱见深:“我死后,不用人殉,明朝要废除人殉制度 。”朱见深点了点头,牢牢记住了父亲的话,他登基为帝后,要求各个诸侯王不得使用人殉 。从明英宗开始,到明宪宗时期大力管制人殉,才渐渐杜绝了人殉的现象 。
公元1487年,明宪宗朱见深病重,他拉着太子朱佑樘的手,叮嘱到:“你爷爷留下遗旨,我一定不能使用人殉,从此明朝不能使用人殉 。”就这样,在明朝实行了近120年的人殉制度,才最终被废除 。
明朝|明朝最令人不齿的污点!揭秘人殉制度成为帝国传染病的历史真相
文章图片

明孝陵地宫内景
回顾历史,“朝天女户”们用女性的年轻生命换来了世袭罔替的官职,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封建残忍的王朝时代的注脚 。即使是最后明英宗宣布废除了殉葬制度,但是也难以掩盖殉葬制度的残忍,这必将成为明王朝难以抹除的巨大污点之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