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既然蜀汉实力不如孙吴,曹丕为何一直伐吴?

夷陵之战后,曹丕对蜀吴采取了不同的政策 。
曹丕的这一“差别对待”,是基本上符合当时形势的 。
夷陵之战后,曹丕对吴蜀的政策夷陵之战后,曹丕对吴蜀,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政策 。
1、对蜀:政治攻势 。
曹丕时期,魏国对蜀以政治诱降为主 。
仅仅是诸葛亮一人,就收到了王朗、陈群、许芝、诸葛璋等人的书信 。这些书信阐明天命,企图诱降 。(这个诱降应当不可能是指望蜀汉直接投降,而是企图增强对蜀汉的影响力,诱使其联合对吴)
吴国|既然蜀汉实力不如孙吴,曹丕为何一直伐吴?
文章图片

刘备去世后,蜀汉进入了短暂的“主少国疑”阶段 。
一方面,益州一些豪强本对诸葛亮严格法治公开表示不满,另一方面,一些豪族在东吴的唆使下举兵叛乱 。在南中地区,一些少数民族也开始反叛 。
蜀汉本就在夷陵之战中元气大伤,更兼内忧外患,形势危急 。
这种情况下,曹丕君臣通过拉拢、分化来制约蜀国,正在情理之中 。
2、攻吴软肋 。
(1)、吴国政治稳定 。
东吴立国,已历三世 。即使新近收复的荆州地区,除了沙摩柯,刘备企图策反也收获不大 。
因此,要从政治上打击东吴,几乎没有机会 。
(2)、伐吴如不利,风险小 。
一方面,与吴接壤的中原、襄阳、徐州等地,尽管经济也遭受破坏 。但毕竟较早纳入曹操统治,经济恢复状况要远好于关陇地区 。
而魏国经济、政治的几个大城市,距离吴国边境都很近 。
吴国|既然蜀汉实力不如孙吴,曹丕为何一直伐吴?
文章图片

因此,曹操四越巢湖、曹丕连年伐吴,都在魏国力承受范围之内 。
(3)、吴国软肋,在军事上 。
长江天险虽然险要,但战线长,可攻击目标多 。
当时,吴国既要防蜀,又要防魏,兵力已不敷使用 。
尤其在曹丕第一次伐吴时,陆逊自始至终在对蜀前线,未参与抗魏作战 。
当时,江陵城内能战之兵不过5000,而相关方向的魏军前部就有3万!
吴国|既然蜀汉实力不如孙吴,曹丕为何一直伐吴?
文章图片

若非朱然出色的将略,江陵恐怕已被魏攻取 。曹丕要想一举灭吴,是不可能的 。但是,曹丕要想“捞到好处”,还是有可能的 。
失败的企图曹丕的方略,道理上说得通 。但是,战略能否实现,从来是博弈的结果,不可能一厢情愿 。
【吴国|既然蜀汉实力不如孙吴,曹丕为何一直伐吴?】诸葛亮迅速稳定了蜀地人心,迅速摆脱了“主少国疑”的局面 。同时,头脑情形的诸葛亮力排众议,坚决联吴,粉碎了曹丕分化、瓦解吴蜀联盟的企图 。
而伐吴战场 。尽管夏侯尚、张郃、臧霸等人都表现出色,东吴一度很吃力,但东吴仍然凭借朱然、全琮的将略,凭借水师优势,粉碎了魏国的进攻 。
究其原因,在于三足鼎立的局面已经基本确立,暂时不易打破 。
吴国|既然蜀汉实力不如孙吴,曹丕为何一直伐吴?
文章图片

魏国虽强,但还不足以突破长江天险;吴蜀虽都有问题,但诸葛亮、孙权都是雄才 。
或许,曹丕唯一的机会,在于夷陵之战时 。如果当时他采纳刘晔的建议,趁机攻吴,或许能有所作为 。
可惜,曹丕顾虑重重,错失良机,最终,他的企图也无法实现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