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妆|一年卖200亿,年轻人的颜值新战场


美妆|一年卖200亿,年轻人的颜值新战场
文章插图
文丨观潮新消费(ID:TideSight),作者丨发发,编辑丨紫苏
金属材质机械齿轮转动,如同机械钟表在运作,齿轮的边缘由各种色彩的彩瞳构成,齿轮流转间犹如灵动的双眸。这一命名为“奇幻之眼”的装置是HARMAY话梅店内的彩瞳专区“EYE CARE”。顾客在这里滚动齿轮,可以感受着沉浸式的选购体验。
除了话梅,不少崛起的线下集合店都设有美瞳专区,这一现象并非偶然。在拉面、茶饮、健康食品活跃在资本舞台之时,彩瞳也悄然登台。
当彩瞳成为了女孩们精致妆容的第一步,装点眼球的小元素,撑起了百亿市场。如今,彩瞳的作用已不仅仅是矫正视力,而是逐渐走向美妆化。根据数据统计,超过30%的用户是0度用户,其佩戴彩瞳的目的在于配合妆容。
新品牌迅速崛起,近一年,可啦啦、Moody、可糖等新锐品牌融资近10亿;强生、博士伦等传统老牌隐形眼镜也在加大彩瞳板块投入;完美日记等美妆品牌也正跨界而来。
数据显示,2020年彩色隐形眼镜中国市场终端销售额超200亿。有机构预测,2025年,中国彩色隐形眼镜行业市场规模可达500亿元。市场变得越来越繁荣,之前鱼龙混杂的行业也正经历着大洗牌。
01、老牌瞄准“新金矿”美瞳从最初的医药用品变成消费品,再迭代成快消品,进一步发展为美妆产品,更大的市场也在孕育之中,老品牌借助固有优势不断在入局。
不只有海昌、博士伦、科莱博等隐形眼镜生产企业开始占据彩瞳市场,就连框架眼镜品牌也玩起了“跨界”,陆续和彩瞳品牌推出联名款。
2012年成立的LOHO作为眼镜时尚品牌,跨界彩瞳似乎并不那么突兀。2020年,LOHO收购了彩瞳品牌「觅丽季」。觅丽季新品5月上线当天,通过达人推广带货销量就达到了4000盒;上线一个多月,618期间销售业绩进入到天猫新锐品牌店铺第4名;截至目前,觅丽季的粉丝量超过了10万人次。
从眼镜到美瞳,LOHO延续了自研的基因。本质上,美瞳依然属于医疗器械产品。LOHO在行业内积累的验光经验、市场基础、供应链体系,给了觅丽季“底气”。但同时,问题也随之而来。框架眼镜深度依赖线下渠道,而彩瞳的复购则是在线上。
美妆|一年卖200亿,年轻人的颜值新战场
文章插图
不仅渠道不同,营销打法也发生了变化。“一开始框架眼镜在线上主要是通过搜索引擎导流,而如今社交媒体的红利期衍生了抖音视频投放、小红书种草等新思路。变的是营销打法,不变的是对产品的执着。”觅丽季CEO陈敏对观潮新消费表示。
LOHO长期坚持的DTC模式也形成了觅丽季的核心壁垒。一方面,在花纹的设计与迭代上,觅丽季凭借较强的供应能力可以对消费者的需求快速反应,实现每周上新;另一方面,依托LOHO集团的光学专业背景,在产量和质量上都有一定保障。
近十年来,从缺乏设计、生产专业人员到做起中国品牌,国内框架眼镜不断深化、不断成长。
彩瞳的发展也是如此。早期国内品牌不断学习,借鉴日韩品牌概念及产品设计,随着市场的扩大,便形成了自有品牌,生产出符合国人的彩瞳产品。
然而老品牌入局新彩瞳,想要破圈关键因素首先在于产品力和市场教育。LOHO发现彩瞳与框架眼镜大有不同。彩瞳直接接触眼球,因此对产品质量安全性、健康性有着更高要求。
在LOHO看来,不论是框架眼镜还是彩瞳,都应当是快速消费品,需要经常更换才能保证安全、卫生。觅丽季将日抛眼镜作为主打产品,一方面确保了安全属性,另一方面增加了复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