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东汉末年十八路诸侯谁的官职大?为什么?

东汉末年,关东群雄起兵讨伐董卓,由此拉开了群雄割据的序幕 。
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等令人热血沸腾的故事,给这段历史披上了一层一层的华丽外衣 。
剥开戏曲、小说中的那些华丽外衣,史实中的“十八路诸侯”是什么情况呢?到底有哪些人?谁的官职最大?为什么推举官职并非最大的袁绍为盟主呢?
东汉|东汉末年十八路诸侯谁的官职大?为什么?
文章图片

不过,最后大家推举的盟主,却并非官职最高的袁术、韩馥等人,而是时任渤海太守的袁绍,这是为何呢?
在当时的政治生态中,官员的选举、提拔,多赖于顶级士族的提携 。
自然,在朝廷官僚体系之外,以顶级士族为中心,天下官僚、士族形成了一个新的网络 。
因此,四世三公的袁家,门生故吏遍天下 。
仅就当时而言,荆州刘表、冀州韩馥,都是袁氏故吏 。
至于地方豪强、士族、官僚,“袁氏网络”者更是影响深远 。
诸侯反对董卓,本质上就是抵制董卓控制下的朝廷,大家自己来玩 。
既然董卓控制的朝廷都不被承认了,朝廷下的官僚系统,自然已不是影响大小的主要标准了 。
在“圈子”中的影响力,是政治影响力最重要的衡量因素!
这种情况下,“诸侯”推举袁绍为“盟主”,可见袁绍的影响力,已经远远超过了弟弟袁术 。
【东汉|东汉末年十八路诸侯谁的官职大?为什么?】推举袁绍为盟主,相对能协调起兵各诸侯的利益关系,也能提高联军对中立各方的影响力 。
比如:幽州刘虞、荆州刘表等人,虽没有公开参加反董卓联军,但与袁绍“相结” 。
天下将乱,汉末的官职已经沦为军阀们纵横捭阖的工具,不再是最有影响力的政治资源 。
当朝廷失去了保护豪强利益的能力时,豪强、士族之间自发组成的关系纽带的影响力,显得更为重要!
因此,乱世之初,二袁的政治影响力极大,占据着最有利的竞争位置 。
遗憾的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