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火烧连营,刘备惨败,魏国为什么不趁势进攻,而进攻大胜的吴国?
夷陵之战后,曹丕放着元气大伤的蜀汉不管,却兴师动众,三次伐吴 。
这是曹丕君臣在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策 。
防止吴蜀重新结盟夷陵之战开打之初,曹丕本来是倾向于伐蜀的 。
可是,刘晔却指出了不应该伐蜀的理由 。
其中,第一条,就是防止吴蜀重新结盟 。
文章图片
人家刚当皇帝没几天,就被你这么耍,曹丕不要面子了是吧!
曹丕,当然要发起惩罚性进攻!
正确的目标,错误的时机曹丕采纳了刘晔的意见,选择了伐吴 。
遗憾的是,刘晔的意见,曹丕只听了一半 。
刘晔的建议是:在吴蜀分出胜负前,魏国就大举伐吴 。吴国在魏蜀分别打击下首尾不能相顾,必定灭亡!
可是,曹丕以“不可失天下归顺者之心”拒绝了 。直到夷陵之战结束,孙权态度强硬才出兵“伐罪” 。
机会已经错过了!
魏国伐吴时,刘备曾写信来吓唬陆逊:听说你们和魏国开打了 。如果我也来凑热闹,你觉得你们挡得住吗?
陆逊的回复很干脆:我只怕您刚刚大败,有心无力呀!
文章图片
夷陵之战后,蜀国一时间确实难以构成威胁 。东吴只要派出陆逊这样的名将防备已经够给面子了,无须安排过多兵力防备 。
因此,魏伐吴之战,吴国基本上可以集中绝大多数兵力与魏防守一搏 。
当初,曹操“四越巢湖”也捞不到什么好处,才能不及其父的曹丕又哪有机会占到什么便宜呢?
总的来说,吴蜀交兵,对曹魏来说确实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
曹丕选择伐吴是正确的选择 。只是:时机不对 。
曹丕以“不可失天下归顺者之心”束缚手脚,又一厢情愿地期待吴蜀两败俱伤,没有过早伐吴 。
【曹魏|火烧连营,刘备惨败,魏国为什么不趁势进攻,而进攻大胜的吴国?】到夷陵之战结束后,时机已失,曹丕此时再强行出兵,已不可能有所作为了!
推荐阅读
- 姜维|历史探秘:从邓艾和姜维屯田,看曹魏与蜀汉的兴衰
- 张郃|《三国演义》后期,张郃在木门中箭而亡后,曹魏还有多少名将?
- 三国|三国有八位“征虏将军”,蜀汉一位,东吴三位,曹魏四位!
- 曹魏|东吴有三位“镇南将军”:一位被杀,一位投靠曹魏!
- 张飞|张飞:谁敢与我决一死战?曹魏众将为何不敢上,张飞身份大有猫腻
- 曹魏|活了90岁,历经曹魏5个皇帝的老臣,最终却选择站在了司马懿一边
- 曹魏|曹魏第二位皇帝:抵挡诸葛亮5次北伐,平定了3场叛乱
- 诸葛亮|诸葛亮希望曹魏内乱,却为何配合司马懿,在剑阁木门道射杀张郃?
- 刘备|火烧连营,刘备惨败,魏国为什么不趁势进攻,而进攻大胜的吴国?
- 曹魏|魏国打仗从不缺粮,为何花了43年才灭掉弱小的蜀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