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瓒|公孙瓒明明一手好牌,为何最后却输得那么惨?

乱世开启之初,公孙瓒的表面实力确实非常强大 。
可惜,公孙瓒强大的表面实力背后,是薄弱的根基和明显的能力短板,因此,他最终兵败身死,也就不足为奇了 。
强大的表面实力公孙瓒一开始牌面确实很好 。
1、军力强大 。
公孙瓒当时的军力,可能仅次于董卓 。
公孙瓒|公孙瓒明明一手好牌,为何最后却输得那么惨?
文章图片

后来,公孙瓒和刘虞彻底翻脸,他把刘虞弄死了 。
可是,刘虞威望高,颇得人心,很快,刘虞余部就和袁绍联合,反抗公孙瓒 。
因此,公孙瓒,自始至终没有一块稳定的根据地 。
2、没钱 。
当时,要稳定地方,必须依靠士族 。
可是,最得士族拥戴的,恰恰是公孙瓒的2个死敌:刘虞、袁绍 。
所以,公孙瓒只得依赖商贩,打压士族 。
如此,公孙瓒陷入孤立,财政紧张 。
3、盟友不给力 。
乱世之初,大家都没有以一敌多的能力,外交纵横极为重要 。
公孙瓒、袁术、陶谦一伙,袁绍、曹操、刘表一伙,两边互干 。
公孙瓒|公孙瓒明明一手好牌,为何最后却输得那么惨?
文章图片

结果···袁术先是被刘表挤出南阳,后又在豫州被曹操大败;陶谦也被曹操打残,刘备接过徐州后,干脆致书盟主袁绍,不跟公孙瓒一起玩了 。
如此,公孙瓒夹击袁绍、曹操的计划破产,只能靠自己和袁绍死磕了 。
个人能力有盲点1、军事能力有盲点 。
公孙瓒是行伍出身,当然是有军事才能的 。
但是,公孙瓒这种“经验主义”起家的队伍,在战术上存在严重盲点 。
从两个例子可以看出 。
(1)、对以步制骑的战法存在盲点 。
界桥之战中,公孙瓒败给了精通羌胡战法的麹义 。
麹义所用的战法,在之前的汉羌战争中曾多次被应用 。(见《后汉书.虞诩传》)
公孙瓒|公孙瓒明明一手好牌,为何最后却输得那么惨?
文章图片

纵横幽州的公孙瓒对西北地区的“以步制骑”战法缺乏认识,导致失利 。
(2)、对地道战毫无认识 。
在公孙瓒的最后时候,袁绍军把地道挖到了易京城下 。袁绍军在地道中鼓角齐鸣,发起总攻 。公孙瓒军不知鼓角从何而来,以为是鬼神,士气崩溃!
可见:公孙瓒对地道战法毫无认识!
其实,三国时期,地道进攻并不容易成功 。
公孙瓒|公孙瓒明明一手好牌,为何最后却输得那么惨?
文章图片

袁绍在官渡;曹操在邺城;诸葛亮在陈仓;司马懿在辽东都用过地道进攻 。但没有一次地道攻城得手 。
如果公孙瓒不是对地道进攻一无所知,他或许不会那么快被袁绍破城!
2、治理能力有盲点 。
(1)、不知人心 。
袁绍攻公孙瓒时,前线将领求救 。
公孙瓒认为:如果每次都去救,那前线将领遇到事情就只会求救,就不会奋力作战了 。
不救!
你不救?人家并没有奋力作战,而是···投降 。
(2)、不依靠人才 。
公孙瓒重用商贩,重用就重用吧,刘备不也是卖鞋的商贩嘛 。
公孙瓒|公孙瓒明明一手好牌,为何最后却输得那么惨?
文章图片

刘关张赵都曾在其部下效力 。
问题是,公孙瓒并不信任什么部将 。
到了最后,公孙瓒干脆屏退将领,只留妇人在身边传达文书、命令 。
3、缺乏成大事的坚忍 。
其实,界桥之战后,公孙瓒实力仍然很强,与袁绍各有胜负 。
可是,在遭到连续挫折后,公孙瓒居然跑到南北敌人的夹缝中,在易京宅了起来 。
他不再进取,只是筑城,以为”楼橹千重“,储粮300万斛,可以耗到自己看清天下大势 。
难道,天下是可以”宅“来夺取的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