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甘肃定西,他在直播间给菜“做媒”

每天傍晚六点,甘肃中部小城定西的几千菜农都为同一件事悬着心:今天的市场供需情况怎样,菜价是多少。
“内官营镇两块三毛四毛五毛,三岔路口好的能过3块,谁有黄杆子五指菜给我拉过来。”这场直播仅持续了三分钟,却有五百多个人观看。不小心点开直播的人可能完全搞不清楚状况,主播王东平镜头怼在脸上,说一口听不懂的方言。如果你是在甘肃定西打开的同城直播,可能会刷到几十个这样的直播间。这些人的直播间只有一个主题:蔬菜。
在甘肃定西,现在种菜重新成为了当地最挣钱的生意,小城年吞吐量达100万吨以上,对接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大宗市场。
蔬菜|甘肃定西,他在直播间给菜“做媒”
文章插图
【 蔬菜|甘肃定西,他在直播间给菜“做媒”】(清晨代办点前,菜农五彩的农用小车一字排开,紧急装菜运输出城)
没有谁会比菜农,蔬菜代办,菜老板更了解中国蔬菜行业历经的四十年变迁。中国的蔬菜行业和现代城市化进程紧密勾连。拥有“高原夏菜”产业的定西小城就是这段历史的一个缩影。随着时代的发展,曾经的乱象丛生、不透明的市场,如今也正悄悄地发生了变化。
“瞎交易的时代结束了”
和王东平一样的代办主播,在定西有几百位。他们大都在40岁上下,穿着打扮并无讲究,脸上满是生活的刻痕,然而这并不影响直播间数百位观众围观。
最紧要的事安排在前面几分钟。当天的菜价报完,有代办在直播间分析最近各个蔬菜产地的天气,判断接下来的市场行情。最近如果价格比较高,菜农们就知道抓紧放水、追肥,早点收割,赶上价高的时候卖。
因为从业年限久,王东平被誉为定西的“芹王”,定西芹菜在七到十月收割,然后是西安的芹菜和徐州的芹菜到了收割季,王东平跟着芹菜跑,一直到冬天,芹菜全部收割完才能回家,大家开玩笑:哪里有芹菜,哪里就有芹菜代办老王。
在蔬菜产地,外地老板只要将需求提供给代办,代办负责去当地找符合要求的菜,收取一些费用。用蔬菜代办的话来说, “代办就是媒婆婆,给菜做媒婆婆”。
蔬菜|甘肃定西,他在直播间给菜“做媒”
文章插图
(王东平在看菜)
直播间里,王东平操着一口熟练的定西方言,其实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外乡人,他来自宁夏西吉,17年前来到这里做蔬菜生意。很多菜老板是他带过来的,定西的菜农,他基本都混个熟脸。
因为丰收季忙碌,他已经四个月没回家了。一年里绝大多数时间,王东平住在宾馆一间不足十平米的房间,他叮嘱老板,被套不用天天换,因为他不适应消毒剂的味道。
窗台旁边衣架上晾着衣服,几件夏天的T恤和冬天的外套,两双鞋,一双刚洗过,另一双上面沾满了泥。9月初,还是南方溽热的时节,但是,在下了一场雨的甘肃定西小城,王东平已经套上了加绒外套。他弓着背坐在床边上,沉默寡言,表情羞涩。
下雨天市场上菜少,菜价高,菜农和代办都更忙碌了。十分钟的时间,王东平接了三个来自菜农和老板的咨询电话,分析蔬菜市场的波动变化。在聊天的结尾,他语调升高,说 “瞎交易的时代结束了”。
蔬菜|甘肃定西,他在直播间给菜“做媒”
文章插图
(下雨天,铲菜女工们更加紧了手中的工作)
不透明的市场
那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因为家境贫困,王东平早早辍学出来开货车。当时,一大批像他一样的货车司机从南方运货到新疆,为了降低回程空车的成本,司机们开始琢磨,把北方的东西运到南方去卖,几番摸索,最后他们决定运菜。优质的高原夏菜恰好填补了南方夏季高温造成的蔬菜短缺,芹菜在南方正是最受欢迎的品类之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