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区检察院|公民个人信息类型和数量如何认定
伴随信息网络技术发展,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已成为一个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公民个人信息不仅涉及个人隐私,还往往与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活动密切关联。由于司法解释根据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的公民个人信息类型、数量分别设置了不同的量刑幅度,因此该类案件的争议焦点多为涉案公民个人信息类型、数量的认定。
(论坛主持人/本报采访人员简洁)
【案情回顾】
2020年,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接某知名互联网金融平台工作人员报案称:有人于2020年5月在“暗网”上发帖出售公司客户个人信息,经公司内部排查,发现公司互联网平台存在数据被人非法获取的情况。警方经排查关联账号,锁定犯罪嫌疑人陈某某、吴某某。经进一步查证,2020年4月至5月,陈某某、吴某某利用爬虫程序抓取等方式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共计9万余条,并在“暗网”上向他人出售。
【 朝阳区检察院|公民个人信息类型和数量如何认定】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以陈某某、吴某某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向朝阳区检察院移送审查起诉。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推荐阅读
- 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消费者下单付款成功不发货“十荟团”运营主体被重罚30万元
- 民事|倒卖公民个人信息获刑领罚
- 侵权|自媒体以保护公民个人信息为由不提供侵权文章发布人情况,如何诉讼维权?
- 李海|一键清理“僵尸”好友?712万条公民信息由此泄露
- 公民|莫让爱情盲盒变成个人信息漏洞
- 依法把好公民个人信息“安全阀”仍有功课要做|北青快评 | 诈骗
- 公民|依法把好公民个人信息“安全阀”仍有功课要做
- 犯罪嫌疑人|贩卖公民个人信息?抓!
- 信息|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刑罚+道歉+民事赔偿!
- 夫妻二人|青岛首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民事公益诉讼案开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