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费|滴滴、苏宁退场,网络互助已行至末路?
文章插图
撰文 | 尹太白
编辑 | 包校千
题图 | IC Photo
网络互助平台的关停潮仍在持续,这次落到了滴滴和苏宁的头上。
10月11日消息,滴滴旗下大病互助产品“点滴守护”于9月29日发布公告称,因业务调整,点滴守护于2021年10月11日24点正式关停,将全额返还用户之前分摊的全部费用。在此之前,首次确诊不幸罹患重大疾病的成员,可于2022年4月9日24点前,继续发起申请,符合原互助条件的,将由平台承担相应救助金。
无独有偶,苏宁旗下抗癌互助产品“宁互宝”于一个月前发布公告,宣布原互助在2021年9月14日0点正式终止。而不幸确诊大病的会员,可以在2021年9月21日0点前继续向平台发起互助申请。若符合原互助条件,平台会提供合理赔付。
从“呱呱坠地”到“寿终正寝”,点滴互助和宁互宝的运营时间并不长。事实上,入局网络互助赛道对于互联网巨头而言意义重大:一方面,可以通过流量转化拓宽营收渠道;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理财、小额贷款等完善其在金融业务方面的布局。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2月和2020年6月,宁互宝和点滴互助的用户规模分别为17万和113万左右。但这一切,最终以一纸公告戛然而止。分摊人数较少和人数增长停滞,被普遍认为是点滴互助和宁互宝停止运营的主要原因。
一位保险从业者告诉DoNews(ID:ilovedonews):“网络互助是一种原始保险形态与互联网结合,正常而言,在分摊人数足够多且保持增长的情况下,分摊金额会越来越少。这跟结婚随份子有些类似,随份子的人数越多,结婚成本也会被平摊的越低,避免个人负担过重。”
相反,如果分摊人数增长停滞甚至出现负增长,或者被救助者人数提高,那么分摊金额就会走高。一旦参与者直观感受到“每期分摊的钱越来越多”时,会导致分摊用户的流失率进一步加剧,网络互助平台也因此陷入了恶性循环。
自今年一月以来,美团、小米、360、新浪陆续关停了旗下网络互助平台。网络互助虽然具有一定的保险性质,但并非是保险产品。而且,网络互助平台一直处于监管的真空地带。平安证券曾在研报中指出,网络互助平台关停的一大背景就是互联网金融监管环境趋严,平台非持牌经营,随着网络互助监管政策趋严,将进一步影响现存平台的存续。
网络互助平台变天:巨头加速退场,用户持续流失
网络互助平台的关停潮,始于2020年下半年。
2020年8月,百度旗下的“百度灯火互助”运营时间不足一年便被关停;2021年1月,美团旗下的“美团互助”关停,运营时间一年半;3月,水滴旗下的“水滴互助”宣布终止互助计划,运营时间超过五年半;4月,小米旗下的“小米互助”关停,运营时间同样不足一年;5月,360旗下的“360互助”关停,运营时间两年有余;7月,新浪旗下的“新浪互助”关停,运营时间不足一年半。
随着“宁互宝”和“点滴守护”的关停,目前仅剩下阿里旗下的“相互宝”仍在运营。不过,“相互宝”的分摊人数已由2019年年末的1.05亿人降至目前的8000万人。
与分摊人数流失相伴而生的是分摊金额的上涨。2019年年初,相互宝每期的分摊金额为0.03元,到了2020年年末,分摊金额已升至每期5.31元,而最新一期的分摊金额则显示,这一数字为7.56元,如果按照每月扣款两次的规定,那个人全年的分摊金额将超过181元。
“我担心的并不是每期分摊金额不断上涨,如果这些钱能真真正正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自然最好。但担心就担心在,网络互助平台的资金流向不透明,会不会有人或平台利用用户的善心,打着需要帮助的名义行骗。”一位网络互助平台用户对DoNews表示。
推荐阅读
- 猫腻|拼多多的商品这么便宜,都是山寨、假货吗?看完才发现其中猫腻!
- 数字人民币|反逃税、反洗钱、反贪腐!数字人民币席卷而来,剧变正在酝酿
- 智慧销售|国务院:加快优化智能化产品和服务运营,培育智慧销售、无人配送、智能制造、反向定制等新增长点
- 考试|行业观察丨在线学习、远程考试成新趋势,信息安全需重视
- 盲盒|上海制定反垄断、互联网营销算法、盲盒经营活动等新业态合规指引
- 任泽平|?华为搜索引擎上线后,又突然403禁止访问;任泽平微博、公众号被双双禁言;快手网红控诉快手:高管一批一批的换,不懂管理|雷峰早报
- 牛角梳|义采宝:多头插座、便携行李箱,本周的义乌热销产品是这些...
- 美股|热门中概股美股盘前多数下跌,拼多多、京东等跌超2%
- 阿里巴巴集团|麦当劳中国与阿里巴巴合作升级,将聚焦会员服务、IP合作、全渠道营销等新领域
- 广告|社交电商如何升级广告电商,打造一个消费省钱、免费消费、赚钱消费的一个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