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费|滴滴、苏宁退场,网络互助已行至末路?( 二 )


这仍是一个待解的难题。2019年5月,德云社某相声演员的妻子在水滴筹发起众筹,想为突发脑出血的丈夫筹集百万善款,在以“贫困户”身份筹款被水滴筹审核批准后,结果却被曝出该演员在北京有房有车,甚至比大部分为其筹款的用户还要富裕。
对此,水滴筹曾回应称:审核信息没有界定“有车有房就完全不能发起筹款”,平台“没有资格去审核发起人的车产和房产”。这样的回应意味着,平台对筹款人的身份无法百分百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只能靠筹款人的道德自律。
无法否认的是,网络互助平台这种“免费加入、后分摊费用”的模式,的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普通家庭获得保障的门槛,甚至解决了“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等社会问题,但这并未能阻止用户逃离的脚步。
“最近经常能看到用户在理赔的时候遭到网络互助平台拒赔的负面消息,由此引发了不少用户的质疑。”上述网络互助平台用户认为,理赔难已经成为了大多数用户退出互助计划的一大原因。
“用户之间互相帮助、分摊金额的前提应该是信任。”该网络互助平台用户向DoNews分析,“如果平台无法设立加入、审核、理赔、监督等机制保护信任,那互助计划便无法可持续地运营下去,关停也就成了唯一的结果。”
尴尬的网络互助平台:一边亏损运营,一边面临从严监管
相互宝发布的《2020年运行报告》显示,2020年全年,共有6.8万余名大病成员获得相互宝网友的救助。如果不考虑税费以及部分扣款失败的特殊因素,2020年相互宝收取的管理费是所有成员分摊金额的8%,共计7.29亿元,管理费是相互宝目前维持平台运转的唯一收入。
而这7.29亿元管理费,有21%用于日常运营成本,38%用于科技投入,其余的41%则完全用于调查审核。相互宝报告中指出,2020年,全国各地2000余名相互宝调查员共走访了4.5万家医院、800多家医保机构,确保互助案件真实、无误。
但即便拥有上亿用户,超百亿的流动资金,但相互宝仍未实现盈利。
“相互宝的管理费收取标准已是行业较低水平,目前尚未实现盈亏平衡。接下来我们会继续加大科技投入,不断提升互助体验、降低运营成本。”蚂蚁集团相互宝事业部总经理邵晓东曾如是表示。
网络互助平台如何实现盈利,成了终极拷问。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网络互助商业模式在国内或难以长期推广。
目前,网络互助平台的变现方式大多是提供健康食品的团购,或者保险服务,并未形成一定规模。网络互助平台如果想实现盈利,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摸索。
此外,一个比探索商业模式更大的问题已经被摆到了台面上,那就是网络互助平台的存续,正面临着来自监管层面的压力。
2020年9月3日,银保监会官网在《非法商业保险活动分析及对策建议研究》中指出,有的网络互助平台会员数量庞大,属于非持牌经营,涉众风险不容忽视,部分前置收费模式平台形成沉淀资金,存在跑路风险,如果处理不当、管理不到位还可能引发社会风险。
在今年1月美团互助关停时,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曾表示,“下一步,将对网络公司做互助业务进一步的关注,了解其运行的方式和风险情况,再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肖远企认为,“网络互助需规范化发展,是慈善就归于慈善,如果打着互助旗号从事金融业、保险业,就偏离了互助的本质,需要纠正。所有的金融活动都必须要‘有证驾驶’。”
【 管理费|滴滴、苏宁退场,网络互助已行至末路?】监管信号的释放也迅速传导至各个网络互助平台,这也成为了各家平台纷纷选择关闭的根本原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