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阿里、拼多多、京东都在做的“农业梦”,行至中局( 二 )


拼多多的农业电商化,其实就是在用技术手段提升产业效率。具体来说,就是借助大数据、云计算和分布式人工智能技术,一边将分散的农业产能整合成“云端大农场”,一边将分散用户需求通过拼购、直播等传播方式聚集进而精准匹配。
这种“农地云拼”模式,直接带动农产品大规模上行,让欠发达地区的农产品直奔全国大市场。而且,农产品还是“零佣金”,这更保障了农民的盈利能力。
阿里巴巴|阿里、拼多多、京东都在做的“农业梦”,行至中局
文章插图
数据显示,上半年,拼多多平台中单品订单量10万+的爆款农产品便超过了4000款,订单量100万+的农产品超过30余款,包括新疆小红杏、大凉山软籽石榴等在内的网红爆款水果,都产自边远地区。
阿里巴巴|阿里、拼多多、京东都在做的“农业梦”,行至中局
文章插图
如果说阿里、拼多多已经在农业全产业链布局有了一定成果,那么京东的农业布局则停留在生鲜电商所在意的“零售”及物流链条上。从这个角度看,京东在农业上的布局要较前两者保守得多。
2016年,京东成立生鲜事业部开始布局生鲜产业链,线上京东商城、京喜及京东农场平台,线下京东生鲜、7Fresh超市等业态,基本覆盖日常生鲜消费场景,借助品牌及营销溢价,优质生鲜更契合京东以中高端消费人群为主的需求。
阿里巴巴|阿里、拼多多、京东都在做的“农业梦”,行至中局
文章插图
2020年,京东成立数智农业生态部,着力打造农产品流通大中台,通过联合政府与行业力量,打通农业产业链及现代流通体系,在助农增收和城乡经济融合方面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新的增长动能。
2021年,京东正式落地“农产品大流通战略”。是基于商品集采、数字化改造、仓配网络、渠道拓展四大能力,通过培育新农人、打造数字农场、创建农业现代化产业园、农批市场数字化改造、智能化仓配网络、大数据精准营销等众多手段,全面提升农产品生产、流通与营销的数智化水平。
不过,很长一段时间,京东自营电商被“烧钱”的仓储资源捆绑拖累,倒逼京东物流向外扩张业务、增加收入。按计划,2022年京东物流要实现千亿营收,外部收入占比50%。
不过,京东物流满足其农产品上行的“基础设施”——农产品上行对物流效率、冷链、智能仓储等的高要求。但如何打通产业链与物流间的壁垒,如何更好协同,将是难点。
阿里巴巴|阿里、拼多多、京东都在做的“农业梦”,行至中局
文章插图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以小农经济为主。农业生产端整合难度极大,再加上幅员辽阔、消费者需求元化,以致于我国农业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匹配成本高、产业效率低。最近几年,社会各界从未停止过关于延伸农产品价值链的探讨:但产业链过长,小农户和消费者“距离太远”,标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依然存在。
但随着各类电商入局农业,这种问题正在被缓解。并且,“新三农”逐渐走向成熟——“新农具”手机,“新农资”数据,“新农活”直播带货。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全国1000多万返乡下乡创业创新人群中,有55%运用了“互联网+”等新模式。
国家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主任王小兵认为,数字乡村有三个着力点,一个是智慧农业,二个是乡村社会的数字化治理,三是政府部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阿里巴巴|阿里、拼多多、京东都在做的“农业梦”,行至中局
文章插图
数字乡村的建设不仅仅要依靠政府的政策支撑,同时也需要行业相关企业把先进的技术带到乡村,与实际的生活、生产相融合,同时也要把乡村的农产品带出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