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困在流量里的CRM( 二 )
CRM业务逻辑和结构框架划定了其业务范围,如图所示。
围绕这个框架,已经形成了丰富而完整的SaaS生态,行业用户据此可以获得直接可用的CRM服务方案。
三、柔性化与个性化,CRM的立身之本虽然我们没法给出一个参考,做什么样的CRM才是适合的。但只要支持业务框架中的任何一个业务部分,都是有专业价值的。事实上,在每个细分业务都有多个SaaS,它们根据客户行业特点集成在一起,提供行业化的端到端CRM服务。
这个框架虽然定义了多个细分业务,但并不是说所有行业都需要完全纳入。实际上,不同行业有不同的侧重,所以才能形成柔性的行业应用方案。
举例来说,如果你在火车站前开了一个小饭店,那根本不需要考虑任何CRM,因为你无论怎么做,都不能指望他们成为回头客。但如果你是一家4S汽车销售商,每个细分业务都不能少。又如果你是一家大型系统集成商,可能用不到引流和转化,招投标之后进入L2C过程。管理的重点是中标和销售预测,但业务可能需要延伸到项目合同履约,因为项目交付之后才能完成回款。
靠柔性化解决了行业适用性问题;但解决客户满意度问题,还需要服务的个性化,这才是CRM发挥作用之处。
有人认为,只要提高客户满意度,就会产生持续的客户贡献。这个道理虽对,但也不能不考虑全面服务的成本,以及服务机会的时点和场合。
实际上,把一个潜在客户变成客户,并让他们持续消费和购买,根本动因是让他们感觉自己是独一无二的、被个性化对待的。
而CRM所能做的,也就是用数字化方式,实现服务的个性化。即通过客户标识,画像客户偏好等数字化处理,除了有助于获取客户外,重要的是记录每次服务。
这个过程并不复杂,也不依赖CRM是否先进。只要严格规范使用,就能根据数据分析,做出有预见性的服务。
四、被流量带偏的CRM我们能看到,国外与CRM相关的SaaS,业务边界非常清楚。比如:广告和引流有Drupal,MA有HubSpot,CRM有Salesforce,CLM领域有Icertis,CC领域有Five9等等。
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只说自己擅长做什么,而不是说自己啥都能干。
而大部分国内相关SaaS则统称为CRM,所不同的是在前面加个形容词,即XX CRM。如社交型CRM、智能型CRM、连接型CRM等等。
加了这些形容词,听起来很高大上。但这也变得更加定位不清和形象模糊,说不明白具体能为用户解决什么问题。所以,推广就成了一个大问题,即找不到一个切入点。
于是,很多CRM服务商就开始讲流量的故事。把CRM的目标客户群,导向那些有流量焦虑的用户。
所以这类CRM,被称为流量型CRM也许更合适。
其实,CRM中也包括了诸如Social、Connected、AI、音视频等互联网特性,但是它们只是作为不同channel用于推广和引流。在这个阶段的产出最多也就是早期线索,很少会有成交,更不会有留存和复购效果。
把整个CRM建立在流量的基础上,是一个急功近利的做法,因为流量终究不等于商业。
我们知道,在一个正常的商业环境下,企业只要做好四件事就能生存:完美的产品、个性化的服务、及时地响应、问题的有效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流量型CRM帮不上什么忙。
这不是说流量不重要,事实上流量非常重要。但是流量的基础是品牌或口碑,获取流量的手段是广告或购买,这都不是软件所能制造出来的(宣传让客户误以为是)。换言之,软件的用处是管理流量,而非创造流量。但流量被制造的越多,单位流量的变现价值也被稀释的越少,软件的作用也变小。
不过,如果真这样跟客户实话实说,它们可能就没那么大兴趣了,导致流量型CRM又不好卖了。
推荐阅读
- 电商|俞敏洪或要“转型”?在电商平台做起直播带货,是有何打算?
- 数字人民币|反逃税、反洗钱、反贪腐!数字人民币席卷而来,剧变正在酝酿
- 产品|又一行业曝光,90%是假货,曾被央视“点名”,你还在购买吗?
- focus seller|销量增涨1500%!GMV翻3倍!是谁在加速中国跨境商家出海变现?
- 考试|行业观察丨在线学习、远程考试成新趋势,信息安全需重视
- 客户|融资丨「DIA数皆智能」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东方富海独家投资
- 足球俱乐部|“扶持”潮水退去,自媒体创业人都在“裸泳”
- 年轻人|肯在游戏里花648的年轻人们,开始抢购打折的临期食品了
- 腾讯|钉钉领跑、企微爆发、飞书急追,在线办公"三国杀"升温
- 生活必须品|那些奇葩的网购经历,“人脸手机壳,脑瓜崩神器”看完不怕你不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