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业绩增长新武器:解构网商银行数字供应链“大雁系统” 赛道Hyper( 三 )


未来:综合画像提升渗透率
2018年,网商银行开始探索供应链金融创新。从阿里体系生态供应链金融,向数字开放供应链金融发展,结合网商银行优势和服务小微基因,重点拓展服务供应链下沉和末端经营者。
2020年,网商银行制定了一项5年计划:即到2025年,要和超过1000家品牌通过供应链金融的方式,服务1000万小微经营者。
这份雄心勃勃的计划,将从纵横两个维度提升目前大雁系统的市场渗透率:通过还原更完整的供应链网络,以提供精准差异化服务;同时,联合更多生态合作伙伴,进而解决从“能不能用”到“好不好用”的问题。
从现实角度观察,不难发现,供应链各个环节的经营者,实际上同时充任着数个品牌经销商的角色。
比如在快消行业,经销商和零售商很可能同时代理两家或数家品牌,既卖粮油米面,又做零食饮品批零。由于传统供应链金融主要依赖核心品牌企业的信用,因此只能满足经销商或零售商在单一链条上所需的金融需求,效率相对低下。
但是,数字供应链金融能与合作品牌建立产业关系图谱,通过横向(在数条不同供应链上)和纵向(在同一条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两个维度,还原批零商户在供应链网络中的综合画像。
通过这种立体数字画像,数字供应链金融能对不同核心品牌下游的同一个经销商,实现叠加的金融权益服务。更为重要的是能识别尾部商家,完成对核心品牌神经末梢的覆盖广度。
王志誉举例,“有家经销商同时是金锣火腿肠和克明面业的代理,同时还批发鸡尾酒等商品。在接入大雁系统前,他们只拿到银行50万元授信额度,接入(大雁)系统后,我们对之做了立体数字画像,现在他获得的授信额度是原先50万元的6倍。”
因此,对核心品牌经销商在多条供应链中参与广度和所扮演角色重要性的数字化评估,将成为未来大雁系统重点要持续提升的能力。
“网商银行正在通过复杂的风控模型,构建品牌下游‘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的综合画像。现在的程度还称不上完美。”王志誉说,“随着合作品牌规模的扩大,还原的供应链纵横网络会更立体,匹配的资金方案也会更精准。”
事实上,在网商银行搭建的大雁系统合作体系中,同业金融机构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比如邮储银行,正与网商银行联合为旺旺集团经销商提供数字供应链金融服务。
邮储线下网点多,通过与网商银行合作数字供应链服务,双方优势互补,为供应链上小微提供更加综合立体的金融服务。
目前,网商银行和邮储银行及广发银行正在共同建立数据风控模型,以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针对旺旺集团下游不同客群的金融需求,做分层运营。在合作一年多时间里,已为旺旺集团经销商累计授信超过10亿元。
王志誉说,网商银行通过与有广泛线下布点的银行合作,实现了1+1>2的效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