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理|产品设计决策三原则
编辑导读:产品设计最难的地方不在于“设计”,而在于“决策”。因为决策的依据来源于“场景——用户——需求”,但对业务的认知局限会导致其信息理解上的偏差,不懂业务就难以做决策,以至于让决策的依据变得玄幻。本文作者提出产品设计决策的三原则,和你分享。
文章插图
一、没有决策依据的产品设计很脆弱做产品设计,决策是最难的地方。
虽然我们都知道决策的依据来源于“场景——用户——需求”,但对业务的认知局限会导致其信息理解上的偏差,以至于让决策的依据变得玄幻,似真似假。比如我最近接手了新的项目,由于我并没有体验过完整的现实业务流程,所以即使接收了大量信息,在做信息处理时还是非常吃力。一句话就可以概括我的窘迫:不懂业务又逞强的傻瓜。
作为吃亏人士,不懂业务会产生以下困扰:
- 无法辨别信息真伪。典型就是不断询问他人,然后一股脑全部收纳,结果感觉大家说的都对,但在做产品设计时却捉襟见肘。
- 无法鉴别信息含金量。ToB大部分是系统性的产品,由于每个人的职能不同,且对系统的理解范围不一致,同时自身又缺乏相关业务经验,很容易造成低效沟通:问不到点,问不对人。
- 无法感知信息深度。信息有时候有关联性,可惜自己问也问了,别人答也答了,满心欢喜觉得满载而归,结果只摸到了冰山一角,一遇到问题恐怕又要重新追着问一遍,才知道原来如此。
惶恐不安,忘记为什么出发……
二、什么是好的产品设计接触新业务,乃至未知领域,必然要接收大量信息。
面对汹涌澎湃的信息流,先问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我要了解这些信息?以及我要了解什么信息。信息影响了产品设计的决策,被灌输的信息如同决堤的洪流,对脆弱的知识面造成一次又一次猛烈冲击。他说的对吗?她说的全吗?自己根本不懂,所以产品设计就会变成”这是他说的、这是她要的”。一个丧失了独立思考能力的产品经理,如同傀儡木偶般被千丝缠绕牵扯,生硬迟钝,滑稽可笑。
这时,我发现我缺乏做决策的底层思维。
我们如何去判断和确定一个好的产品设计?布局更美观?交互更炫丽?功能更丰富?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但在产品设计时不需要一千个哈姆雷特,相反的是,产品经理要说服所有人:我拿出来的就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最好的设计。
所以什么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设计?
或者所有问题都可以追溯到这最初的问题“为什么要做这个产品?”
此时一千个哈姆雷特消失了,因为这个问题的答案出奇的一致,它就像一个指南针,无论如何摇晃,始终指向同一个方向。
“产品存在的价值,就是为了解决问题。”
产品兴衰史一直在证实这个真理。诺基亚不好吗?柯达胶卷不好吗?MP3、MP4不好吗?曾经风靡一时家喻户晓的产品,凝聚了无数匠人的心血与智慧,创造了当时最顶尖的产品设计,引领了时代的潮流,却被时代无情的抛弃。无论再好的产品,当它不被需要了,终究被时间拾荒。
人的七情六欲不会变,变的是实现七情六欲的方式。
没有所谓最好的设计,只有最合适的设计。
所以,什么是最合适的设计?
三、产品设计决策三原则合适,是一种感觉。如何在产品设计中找到这种感觉,可以遵从以下三个原则:
推荐阅读
- 雷士照明集团副总裁兼电商总经理曾宇衡:直播电商加强了品牌与消费者互动|定制快讯| 雷士照明
- 经理|「评论功能组件化」实践分享
- 需求池|产品经理如何让产品落地?-产品落地工作流
- 框架|B端产品经理如何构建及输出产品框架图
- B端|设计体系建设赋能,让B端产品设计更高效
- 客户|抓住3大场景5个关键需求,做好品牌电商的拼团产品设计
- 经理|产品经理必会之状态机设计
- 经理|产品经理如何通过第一性原理进行需求分析?
- 决策|六个方法解决用户决策疲劳
- 夏欢|产品经理下神坛:“小龙”罕有,Bug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