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修手机隐私容易遭泄露?手机维修中这些问题忽视不得|通讯Plus·行业深度 | 闪修侠( 二 )
如遇特殊情况需要维修人员操作手机屏幕内容的,用户需保证维修人员的屏幕操作内容不能离开你的视线,同时不要轻易允许自己的手机连接不明的数据线或者不明的WIFI网络。
提前清理手机隐私数据
维修手机保证隐私安全最万无一失的方法就是在维修前将手机重要数据备份后,反复格式化手机、恢复出厂设置。这样,无论是寄修还是现场维修,都能让消费者安心。
一些容易忽略的手机功能
维修模式:这个是非常冷门但又容易被用户忽视的一个功能,小米、华为、vivo等品牌手机在服务选项中,都会有一个维修模式。以iQOO 8为例,打开设置功能,点最上面的用户名,进入首页,点开“手机服务”,即可看到“维修模式”,点开“维修模式”,按照系统提示操作即可。手机启动维修模式后,维修人员在维修过程中将无法查看你所有的个人信息。
文章插图
彻底删除照片得分两步:为了避免用户误删除照片,当前各大品牌手机相册中的照片被删除后,并不会被彻底删除,而是会先进入“回收站”或者“最近删除”的相册中,然后保存一定时间后(一般为30天),才会被清理。因此,用户如果想立马删除照片,还需要去“回收站”或“最近删除”的相册里,将已删除的照片再次清理掉。只有这样,你想删除的“隐私”照片才会被彻底清理。
文章插图
隐私泄露后如何维权?
封面新闻采访人员就此类问题咨询了律师,律师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手机中保存的个人私密信息依法属手机送修人的个人隐私,未经送修人同意,维修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收集、保管或传播;更不能利用其非法收集的送修人个人私密信息进行违法或犯罪活动。维修单位的工作人员所在的机构,如果未尽到监管责任的,应当与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维修手机过程中遭遇隐私泄露,送修人有权依据民法中关于个人隐私权保护的法律规定要求行为人及其所在的单位承担损害侵害个人隐私权的相应民事责任;如果造成严重后果的或涉嫌违法犯罪的,可以同时向公安机关提出举报,要求依法追究行为人的行政或刑事责任。受害人还可以向个人信息保护的政府职能部门对行为人及其所在单位提出投诉、举报,政府职能部门查实后会依法对其进行行政处罚。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推荐阅读
- 手机银行|漫谈金融产品数据可视化
- 隐私|小米应用商店移除32位包必传限制,开发者可自主决定上传APK类型
- 生活必须品|那些奇葩的网购经历,“人脸手机壳,脑瓜崩神器”看完不怕你不笑
- mspoweruser|微软 SMS Organizer 短信应用更新:修复三星手机 Bug
- 浙江大学|IEEE正式推行首个隐私保护机器学习国际标准 蚂蚁集团参与制定
- 三星手机|微软 SMS Organizer 短信应用更新:修复三星手机 Bug
- 腾讯|36氪独家丨腾讯迈出元宇宙关键一步:拟收购游戏手机厂商黑鲨
- 手机号|多角色登录原型
- 荣耀手机虚拟按键设置在哪里
- 华为手机上滑退出功能在哪设置-华为手机怎么设置滑动返回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