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果|松果出行困于小县城( 三 )


先来看充电柜。诚然,充电柜可以很大程度杜绝电动车充电的安全隐患,但充电柜布局成本和维护成本颇高,且根据前述《报告》,中国充放电柜及充放电技术供应商主要集中于北京、上海及深圳。
目前,充放电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行业集中度较低,相关企业也多为易马达、中国铁塔、奥动等老牌企业。松果想在下沉市场布局充电柜,无疑又是一个门槛很高的生意。
松果|松果出行困于小县城
文章插图
(图 / 松果出行小程序)
根据松果的计费规则,其起步价为2元(包含里程4公里、时长30分钟)。其中,超出起步里程后每增加1公里收取0.5元,超过30分钟后每增加1分钟收取0.1元。
若共享电单车的骑行速度按照上限25km/h计算,骑行1小时行驶里程为25km,里程费将多收取10.5元,加时费多收取3元,加上起步费共计15.5元。
根据松果官网数据,其已在全国24个省近千个县级区域运营,有5000多万注册用户,日订单峰值达300万。按照平均每单15.5元的价格,松果日订单收入峰值大约在4650万元。
此外,晚点LatePost报道称,目前一辆共享电单车的运维成本每天在3元左右,还有电池成本、车辆维护以及铺设等方面的投入等。
而松果出行每辆共享电单车的造价大约在3000元,据翟光龙透露,松果运维人员的工资平均在4000元起步,几乎已经占到共享电单车使用费的一半,而松果内部人员也表示,关于车辆运营其设置一人负责运维50-100辆车,人员配比相较其他品牌更高。可见松果仍需承担不低的运维成本。
然而,在松果看来,重资产运营模式并非拖累,而是提高车效的重要方式。
翟光龙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品牌收益跟单车的周转次数有关系,运营成本又跟品牌所在的区域有关系。比如说低线城市的“cost”就明显会偏低一点,那一二线城市的就高一点。
具体到精细化运营、如何降低“cost”,松果内部人士则给「子弹财经」举了一例:松果电单车车把的重量和材质都需要经过反复测试,如果太轻可能会很容易损坏,太重则会影响运维人员的工作效率。
而这些正是松果认为其能够连续两年全面盈利的“底牌”,但这最终能成为助其赢得牌局的“王牌”吗?
3、电单车的县域天花板事实上,巨头们“入侵”下沉区域既是看中了增量市场的盈利空间,更多也是无奈之举。
早在2017年,交通运输部等十部委就联合印发了《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指出,“不鼓励发展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
但这无法阻挡中国电动车出行的庞大需求。
据前述《报告》数据,2020年中国居民日均总出行需求超20亿次,其中两轮车在各类出行方式中占比最高。两轮车可分为电动自行车及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在两轮车出行方式中占比达64.5%,是中国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
松果|松果出行困于小县城
文章插图
且我国共享电单车的市场规模营收逐年递增,2020年至2022年甚至会出现翻倍增长,2025年中国共享电单车投放量预计将达794.5万辆。
转机出现在2019年。彼时,《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下称“新国标”)实施,市面上存在的两轮车中有7成需要被替换成为符合“新国标”的车型,电动车厂商看似要“被迫”提升车型的生产标准化程度,本质上则是迎来了一次开发增量市场的绝佳机会。
巨头们的跑马圈地也迅速开始。
2020上半年,美团发起了“百日大战”,计划在100天内集中投放200万辆电单车;几乎在同一时间,滴滴出行CEO程维公布了“0188”战略计划。其中,二轮车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就连哈啰出行也在同年推出加盟模式,以加快电单车的开城步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