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互联网夜高峰,无人应答( 二 )


一天夜里十点,婉婉已经连续被三个司机取消订单,而这个时间公司门口已经不可能有共享单车,婉婉手头的工作已经做完,不想再等下去。一气之下她想走回家,但北京天气转凉,走了大概一公里,才叫到一辆回家的车。
上了车,痛苦只结束了一半。拥堵的路况是剩下的另一半。“生老病死和大山子,人生迈不过的几道坎”。大山子路口的拥堵,已经被编成了顺口溜,每个要经过此地的人都很熟悉。
更悲惨的是,婉婉叫的是拼车单,拼的都是公司附近的人,所以那晚,婉婉上车后的半小时,也仅仅从公司的西南门挪到了东门。
无数次徘徊在崩溃的边缘,坚定了婉婉买摩托车的决心,就在接受「蓝洞商业」采访前,婉婉刚刚交了摩托车定金,准备开始“骑手”上下班的生活。
和婉婉有着一样痛苦经历的美团人曾在内网吐槽,“加班打了三个小时没有打到车,最后还是妈妈帮自己叫了豪华车,到家已经十二点半。”
叫不到车的情况会持续到十一点以后,“基本十二点以后再打车,就可以被秒接。”经常在望京加班到十二点以后的佟鹏说。
一位常在望京接活的首汽司机告诉「蓝洞商业」,他只接预约单,这样有方向性可以选择。最喜欢接去往后厂村软件园方向的订单,“因为一到这个时间,那边的订单量也很大。”
同一时间,20公里之外的后厂村,堵得像是个菜市场。由于公司和公司之间的路比较窄,网约车司机们会找一个更宽敞的路口等乘客。西山壹号院附近,成了停车等人的聚集地。
“滴滴司机到达后的等候时间一般是五分钟,但在软件园附近,司机不可能只等五分钟就走,因为他们知道,乘客从公司走到上车地点起码也要十分钟。”在腾讯工作的李超告诉「蓝洞商业」,“每次来总部开会到九点多,叫车回家都要至少一小时。”
首汽约车是腾讯的企业级用车平台,由于首汽的车型都很像,所以每到夜高峰,西山壹号院附近的画风就变成:司机们高声吆喝着手机尾号,乘客们埋头寻找车牌号,确认过数字,彼此才能“匹配”成功。
叫到车的都是幸运儿,同样在软件园某大厂工作的小秦,某天下班赶上下雨,附近的路被水淹了,挤满了网约车、私家车,场面十分混乱。
看着打车软件排队100多人,小秦决定披上公司发的一次性雨衣,抢个共享单车去地铁,临走还给同事发了条微信,“叫车很困难了,不行就地铁回家吧。”
小秦的想法是:“就算我等一个小时叫到车,但司机来接我的路上很可能堵在积水地方过不来,我宁可骑个车早点回家。”
晚上十点的高德地图上,软件园西路、软件园南街、旺科西路大多都是红色,星期五的晚上尤其严重。小秦回家的路线上,G7箭亭桥附近每天堵车,从无例外。
在软件园工作的人,大多住在回龙观。这个不到十公里的距离,同婉婉的情况一样尴尬。叫车难,拥堵的路段艰难前行,为此很多人都会骑车回家,回龙观还专门修了一条自行车专用道。
“卷”起来的福利“7月起,员工加班后打专车只报销85%的车费。”今年7月,美团的这项打车新规在内网掀起一波吐槽。
员工们提出质疑:“没有蹲点过打车难度、没有发过问卷调查,85%这个数据HR部门是如何测算的?”“加班到晚上十点,打不到快车,还要我自掏腰包打专车回家,心凉。”“加班打?要解决快速回家的问题,并不在意?型,没有谁会在工作12+个小时之后,还想坐着凯美瑞、帕萨特的专车看夜景。”
甚至有员工提议,公司要么直接报销,要么停止加班。过了六点半直接拉电闸,禁止加班,还省电费。更有建设性的建议是,按照总打卡时长来计算加班,可以错峰打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