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商家为什么需要双11( 二 )


现在,低卡博士全网月销在2000万元左右,双11进一步拉入新客,测试新品,明年完善品类并加强天猫运营,预计淘系销量占比会从30%升到50%+。
而做牛肉零食的老张,打算把双11的百万推广费全部投向天猫。
如今,他刚在天猫开店半年,增长速度很快,已经做到类目TOP,因为平台的流量比较精确,投入/回报可控。
在老张看来,抖音是高风险高回报的冒险,有流量红利,做对了能快速打爆,但是做错了,风险随之而来。所以还要不断试错,内容风格、转化率等要调试到绝佳,不然,盲目投入会亏得很惨。
他不想做“流星式”品牌,双11捞一把就走,要做一个长期有影响力的品牌,必须“先把确定的平台做好,再考虑其他平台的可能性。”接下来做强双11、天猫旗舰店,才是品牌定盘的星。
套用“时间的朋友”罗振宇的说法:虽然外部环境波动不断,“这个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是你可以用自己的超级确定性,来对冲外界的不确定”。
造新,破圈的确,低价是零售市场的杀手锏。刚出道那几年,双11就用5折的概念,迅速抢占购物狂欢的概念。
但从2018年起,低价不再是惟一的切口,造新策划,已经成为双11的“主心骨”。2020年,就有360个新品牌成为细分品类销售额榜首,16个品牌交易额在1亿元以上。
比如,高端扫地机器人品牌“添可”一战成名,打破了母品牌“科沃斯”的天花板。而三顿半、元气森林等新消费品牌也借机破圈。
当然,这样的成功也可以复制。
以“小罐面膜”走红的护肤新品牌“C咖”,就希望借今年首个双11,一鸣惊人。
C咖创始人光头肖表示,8月开始,就已经开始投放资源,预热备战,每天供应链有一半以上的小伙伴在工厂里抢产能。
毕竟,C咖今年2月刚上线天猫,618爆发后,7月已经销售1300万元,交易额疯长后,扩张设计、研发、线上运营、直播主播、KOL商务拓展等人才,去适应天猫新规则,在电商领域站稳脚跟。因此,天猫的全渠道占比已超过60%。
光头肖给今年双11定下2000-3000万元的小目标,要爆出平时2-3倍的销量。
按照《引爆点》的爆发法则:个别标杆出圈(花西子等新消费品牌)、附着力因素(天猫平台)、环境威力法则(双11),目前C咖“三缺一”,只等这次双11,凑齐爆发元素,进化成下个新消费品牌的绝绝子。
而打爆“踩屎感”的拖鞋品牌“优调”,早在几个月前就不断收集数据,与头部主播磨合,洞察市场、定产品、敲定备货数量、定价,保障首晚预售爆发。
同时,借预售调整定价、核心类目、搭售等运营节奏,避免库存积压浪费,或者缺货库存不足,找到成本/效率的甜蜜点。总之,不怕操作复杂,只求新品牌爆发。
而在服装业,去年开始,“烈儿宝贝”这样的网红店还采用了“直播+新制造+预售”模式,大促前借直播、预售更新数据,调整策略,在犀牛智造工厂弹性排期,几十件为单位订货、补货,7天内妥妥完成生产、上货。进而,磨合出短平快的柔性供应链,成就中国版Zara。
这种3位一体,解决了传统服装制造的难题:不用几千件起定;不必提前几个月预测流行,确定版型、备料,再到工厂流水线排期;避免20-30%的库存浪费;减少资金占款……优化够狠,事业更稳,它不比单纯的低价拉客更香?
一切就像投资天才杰西·利弗莫尔形容的:只要追求的目标恰如其分,那么一切都会朝你走来,回报你的正确性。
没错,双11已经走到第13年,按国人习惯,12年一个轮回,如今又是新的开始。它从最初清库存,到打磨物流等基础设施,再到如今的创新、造新,加速进化。小郝子坚信社会学家马基雅维利说的:一件事让多数人得利,它就容易成功且持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