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当淘宝也玩“微信私域”,微盟的危机不只营收缩水( 二 )


只不过,阿里腾讯的破冰仅仅走了几小步,未来双方的打通会进行到哪个层次?这决定了微盟们最终命运。
中小商户如何抉择?
大品牌商的选择非常一致,就是天猫与京东,就算是后崛起的拼多多,往往也难获得它们青睐。在微盟、有赞的过去服务数据中,它们服务的目标用户更多的是小企业。为何这么说?看一下财报即可知晓,微盟2021年上半年财报有2个数据,微盟集团数字商业解决方案中的订阅解决方案付费商户数达到10.19万名,平均收益人民币5395元(每月不到1000元);商家解决方案的付费商户2.7万名,平均开支为20.5万元(每月3万多)。
这个收益水平怎么说呢,双11李佳琦和薇娅拿到的佣金都轻松完爆微盟。
流量成本高企的当下,为啥微盟对中小企业的吸引力如此之弱?原因其实很简单,中小企业需要的是快速的卖货变现,而不是一个看起来很美的概念。发展至今的微盟,并没有解决中小企业渴望的变现问题。成为微信、QQ、抖音、头条等平台的“中间商”,企业客户需要购买广告投放服务,才能获得流量。
有赞曾公开2020年GMV数据,为千亿元规模,而微盟却并未公开这一数据,也就是说不会好过前者。而微盟官方网站现在显示服务商户的数据是500万,就算它的GMV和有赞的千亿相同,平均到每个注册商户身上,这个产出数据是非常低效的。
在微盟财报里还有个数字,2021年上半年,微盟集团商家解决方案服务商家获取流量的精准投放毛收入56.4亿元,这个数字就是微盟上商家投放广告的开支。可见,微盟一直宣扬的私域流量概念并未真正的落地,使用微盟开店的中小企业,仍旧需要购买微信、QQ、抖音、头条等平台的广告,才能实现真正的卖货。
既然都是买广告换销售,显然谁的效率高,中小企业才会将精力放在哪。天猫(2020年天猫+淘宝GMV为74940亿)、京东(2020年GMV为26000亿元)、拼多多(2020年GMV为16676亿元)等平台仍旧是卖货的主场,大品牌“无视”微盟,中小企业在微盟上投入较少,也就理所应到。
要知道,过去微盟因为阿里腾讯互相屏蔽,所以很多淘系电商会选择SaaS服务,随着破冰,它们会更倾向于将流量统一起来,这样更方便运营,也就说微盟的困境会在此后逐步显现。
成于微信,或也将困于微信微盟不得不承认的是,其上游供应商主要来源于腾讯,也是仰仗着腾讯这棵大树,微盟才得以成长。可以说,在微盟的成长过程当中,腾讯所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
而微信对电商的态度,一直是“开放姿态”,选择的也是赛马机制。过去,微盟、有赞在微信上获取的利益,就远不如京东、拼多多、唯品会等腾讯系电商,据官方消息,2019年微信小程序电商GMV在8000亿左右,蛋糕不大,玩家众多,在腾讯系电商序列里排不上号的微盟,更难有所作为。
那阿里系一旦进入这块领地搅混水,微盟会更危机。
虽然,微盟一键开店包括了现在的微信、抖音、快手、支付宝、百度、QQ、QQ浏览器、视频号等多个平台,但微信是占据了整个最大的大头。
微盟的本质,就是主打为品牌商家和门店解决电商化、数字化的问题,其生长的土壤正是去中心化的微信流量池生态。微盟的两个核心业务即SaaS服务和精准营销,也都是基于微信生态所建立起来的。
回顾微盟SaaS服务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没有微信就没有微盟。
2013年,随着微信支付的发布,微信相对已经搭建起了一个成熟的技术与交易体系,降低了各方二次开发的难度,此时的微信已经迸发出了巨大的商业化能量。再加上淘宝对微信的“封杀”,使众多商家陷入电商与社交的两难之中难以抉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