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箱箱共用:做物流包装领域的"特斯拉"( 三 )


同时,基于箱箱共用与用户所构建的持续循环服务关系网,不仅能够加快循环服务普及,还提升了交易效率和速度,箱箱共用也正式完成了从场内包装循环管理SaaS到场外循环服务PaaS(包装即服务)的生态闭环构建。
这样的数智化新模式,必将引领包装行业的全面转型升级。
做包装领域的“特斯拉”
把减碳能力货币化
完成了包装服务网络的基础构建后,箱箱共用下一步发展,则瞄准在了碳减排、碳交易的历史发展机遇上。
在零碳循环产业创新论坛暨箱箱共用品牌战略升级发布会上,箱箱共用创始人兼CEO廖清新对外宣布了该公司正式启动的三项成果。
鲜花|箱箱共用:做物流包装领域的"特斯拉"
文章插图
首先,是启动“在线循环服务”客户端。在价格方面,随着箱箱共用覆盖全国的运营网络逐渐完善,现已从不同线路不同价格,升级为全国统一价。在操作流程方面,用户通过在线下单获取服务,循环服务全程数字化,下单和结算标准化、包装形态标准化,这一切都将大大加快循环服务的普及和推广速度。
其次,箱箱共用现已与BSI(英国标准协会)签署了多项合作合同,双方在温室气体核查、产品碳足迹、碳中和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经过BSI对箱箱共用后台循环数据的审计,将正式开始向平台用户发布循环服务的减碳报告,首批经审计的用户分别来自于化工、汽配、食品三个行业。
经过审计,在2020年6月-2021年7月期间,包括万华化学、博世和保龄宝三家代表企业因为采用箱箱共用的包装循环服务,现已累计减排近7000吨,相当于2500辆1.6T燃油轿车的全年碳排放量。
此外,箱箱共用还将正式启动可循环包装物的CCER(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方法学的研究和开发。
廖清新表示,特斯拉2020年的碳排放收入额高达16亿美元,虽然他们卖的是车,但碳信用交易回报的收入也极为可观。中国很快也会走上这样的发展道路,未来CCER(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会成为热门的交易形态。只要坚持做技术投入、资金投入、人才投入,研究出本行业的CCER的计算方法,就能获得市场认可的额外减碳能力。这种能力一定可以货币化,并且为相关行业衍生出更丰富的盈利模式。
正如他在箱箱共用发展愿景中所写的那样:“我们正在努力推进全社会物流包装的循环与共用,数字化让包装的循环和使用像用水用电一样方便,工业文明也因此向前迈进一步。”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