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你的朋友圈,是怎样被疫情撕毁的!

这次疫情正在改变世界,我们都在亲历历史。这次疫情超出了绝大多数人的认知范围,甚至颠覆了绝大多数人的认知,因为我们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这不是人类第一次经历瘟疫,中世纪的鼠疫和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都造成了上千万人的死亡,但就对全球各国影响的广度和速度,这次绝对史无前例。
这一切都要拜全球化和互联网所赐。因为全球化,新冠病毒能快速在短短两个月之内蔓延全球,而且给全球的供应链带来连锁反应,并影响全球贸易和金融格局。因为互联网,全球任何一个角落的信息,理论上都能在很短的时间传递到全球。互联网让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村落,人声鼎沸,鸡犬相闻。
互联网的普及不过10年时间,他的好处是让信息快速流通,一切都变得透明,但也给人带来了很多困惑。如果你最近关注疫情,在朋友圈里和别人讨论问题,看朋友圈里的各种文章,你一定会有类似的困惑:信息那么多,到底哪个是真的?我该相信谁的话?我的朋友圈怎么会有那么多和我三观不合的人?
这种困惑某种程度上来自媒体的剧变,而我们的思维方式还不能适应这种变化。
三十多年前,我们的父辈生活在一个个小圈子里。这个小圈子里的人都和他们有差不多的背景,即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但还是在能彼此理解的范围之内。他们只看有限的几种报纸和电视频道,获得的信息也差不多,整个社会的观点比较同质化,大家对世界的理解是比较确定的。
那个时候,媒体的准入门槛很高,采访人员和主编都算是社会精英,甚至有“无冕之王”的说法。当时媒体的权威性也很高,如果有两个人有争论,某一方一旦说:“电视上都说了”、“报纸上都写了”,基本上讨论就到此为止。那个时候,不同的人看不同的报纸,他们不会有什么交集,彼此相安无事。
【 观点|你的朋友圈,是怎样被疫情撕毁的!】但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填平了信息的鸿沟,获取信息和表达的门槛都空前降低。理论上,只要你愿意尝试(比如翻墙),你就可能获得各种信息(而且大多数免费)。个体表达的门槛也空前降低,任何人都能发声而且被人看见。伴随着“信息平权”运动,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影响力都被消减。
观点|你的朋友圈,是怎样被疫情撕毁的!
文章插图
社交媒体的普及更是让信息流动的变化更快,伴随着信息流动的是各种社会情绪的泛滥。以前人面对面的时候,大家处在同样的语境,彼此之间不会有太大的误解,即便有不同看法,还会保持基本的社交礼仪。而社交媒体上,由于人们处在不同的语境中,由于文字传达的信息远不如面对面,因此误解的概率大大增加。而且一个人躲在电脑后面,情绪也就更难克制,也不用承担后果,往往是一言不合就开撕。
每天你打开手机,都会有铺天盖地的信息涌过来,大家都会面临信息过载的问题,在相互交流的时候还面临站队的压力。在信息的海洋里,很多人都像一个溺水者,他们急于行动,但很少思考,这就是我们平时在微博、微信群和朋友圈里看到的日常。人们都急于表达,真正有深度的思考和观点非常少。
当信息的洪流超过了一个人处理信息的带宽,他就会面临信息过载,思考能力就会下降。而且随着不同圈层的人跨界交流,会让人有一种认知失调,因为你突然发现:你看不懂很多人和事了。这些人和事以前也存在,但你们之间不会发生交集,现在这些人和事都推到你面前,你会有一种信息混乱的眩晕感。
这是一个认知分裂的世界,尤其是在一些政治问题上,一言不合就开撕,似乎已经成了常态。不要说不同国家之间很难达成共识,连两个背景相近的个体达成共识都很难。不同的人信仰不同,立场不同,获得信息的渠道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自然观点也就不同,因此达成共识越来越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