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你的朋友圈,是怎样被疫情撕毁的!( 三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这种差异在所难免,不可能、也没必要达成共识。这种立场主要是由各自的身份认同和利益决定的。利益的问题还好解决,比如买家和买家的立场不同,但因为这是一个利益问题,但还是可以协商的。但身份认同的事很难协商,比如一个中国人听到特朗普说“中国病毒”,他的感受要比美国人强烈得多。这已经是对自己身份的侮辱了,这个绝对没有协商和谅解的空间。
再说观点。所谓观点就是对一个事实的看法。由于各自立场和掌握事实的差异,以及各自分析问题的角度和逻辑差异,就会形成各种不同的观点。我们经常说,事实有真假,观点无对错。其实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准确地来说如果这个观点是基于事实,而且逻辑自洽的话,那个观点本身没有对错。但如果这个观点建立在虚假事实之上,而且逻辑比较混乱,甚至会伤害到他人,这个观点还是有对错的问题。
最后说信仰。信仰是超越理性的存在,是不用讲道理的,甚至讲道理本身就是冒犯。虽然很多信仰都希望能做到逻辑自洽,但千万不要用我们熟悉的逻辑去质疑他们,因为这是两个话语体系。比如说你要质疑基督徒,你用祈祷对抗病毒有用么?他们一定会和你着急,因为这不是一个逻辑问题,也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尊重他们的信仰,而不是去和他争论他的信仰。
总的来说,事实要实事求是,立场和观点可以不同,但要基于事实,而且逻辑自洽,对信仰问题则要避免讨论。
每个人都有立场,这个无可避免,所谓“立场中立”的说法,往往只是一种姿态,而不是一种现实。我对不同观点和立场比较包容,但希望这个人能遵守一些通用规则:基于事实思考,逻辑自洽一致、保持开放心态,尊重不同观点、保持谦虚体面。换句话来说,就是要“摆事实、讲道理”,不要胡编乱造,不能胡搅蛮缠。
文章插图
但人很容易受群体思想的影响,他们都希望归属于某个群体来寻求身份认同,并被这种情感驱使,无视事实,不辨是非,党同伐异。比如看到别的人攻击“我们”这个群体,下意识的反应就是打回去,“只问立场、不问是非”,我们自己人都对,不同意我们的人都错,这些都是人性的弱点。
因为群体心理的影响,很多人在讨论时会逾越这些基本规则。我见过一些知识分子,辩论时实在有辱斯文,不摆事实,不讲道理,乱贴标签,人身攻击。也因为这个缘故,我现在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知识分子,不是看他的立场和观点如何,而是看他是否能守住这些底线。如果一个人守不住这些底线,就不算真正的知识分子。
如果连知识分子都很难做到独立思考,更不用说一些自媒体人了。以前因为媒体进入门槛比较高,而且有多重审稿制度,他们在写字时还有些敬畏之心。但现在的新媒体从业门槛很低,而且由于他们需要追求传播率,但又缺乏新闻调查的能力,因此喜欢诉诸情绪,选择甚至歪曲事实,炮制一片又一篇100000+。
于是乎,经常在一件事情发生以后,我们很少能看到高品质的新闻调查,反而是一些自媒体根据零碎信息,根据公众的阅读偏好,炮制出一篇篇100000+的爆款文。他们不关心事实,也不关心价值观,他们要的是流量,以及流量背后利益。他们是操纵人心和舆论的高手,是这个时代的精神鸦片。
最后,谈谈如何做一个独立思考的人。独立思考很难,很多人为了逃避思考,愿意做任何事。要保持独立思考,不仅要有意愿,还要有能力,需要刻意练习。
推荐阅读
- 朋友圈|微信又更新!朋友圈这种图不能发了?
- 微商|微信朋友圈上线折叠功能,微商的末日将至
- 异形红包|微信上线新年隐藏款异形红包封面,可通过朋友圈广告领取
- 中消协|8点1氪丨肯德基客服回应盲盒被中消协点名;微信灰测“朋友圈折叠图片”功能;周鸿祎称不理解35岁被职场抛弃
- 王者荣耀|【黑马早报】新东方:俞敏洪个人文章不代表公司观点;王者荣耀2021全球吸金超28亿美元;22岁编程世界冠军加入华为…
- 说出你的故事|2021年这一年你过得如何?虎年一起参加余额宝“年年有余”活动吧
- 工业区|搭平台“找朋友”,让企业间擦火花嘉定全流程服务在线新经济企业
- 监听|手机有这十种情况可能是被监听了,你的手机出现过吗?
- 店铺|当心!你的旧手机可能会泄露个人隐私数据,提前清空也没用
- 小朋友|唯品会新春特卖节火热来袭!给小朋友准备的过年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