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公司|脸书的套娃式改名,并不新鲜( 二 )
文章插图
当然也有不排除老板喜欢或者意志,单纯想要换一个名字;或者是原有公司名称本身需要较大的的冠名费用而不得不改。比如阿星此前接触了解到的一家集团是校办企业,因为每年都必须给某顶尖大学交1000万费用,后来所有企业集体改名。
总之企业改名有的是喜迎新气象,有的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3一般名字都是叫着叫着就习惯了,如果不是因为非动不可的话,能不动的都不会动。
因为每一个名字尤其是知名产品名称或者是公司名称,其品牌价值本身是无形的,代表着过去所有团队付出的声誉和努力,而改为新名字则需要准备承担一定的风险,用户认不认可?会不会重名?标识度强不强?等等复杂因素。
甚至有的公司名字还代表公司运势,这是一门玄学,改名实则牵一发而动全身。
比如说品牌部门需要核实以后的稿件的之中每个人领导的title、对外介绍;公司的logo肯定要做更换;相应的商标需要去注册;公司名字的工商变更要做;市场人员的物料需要更换;产品设计图标需要更换等等。说的粗糙一点,这个工作量等于相当于一个挖坑和填坑的过程。
而有的即使改名了实际上整个团队内部、合作商、用户要较长适应时间,这本身类似于企业生命体的“蜕变”。
而相对于公司改名来说,结合公司发展战略品牌升级以及原有产品基础上的“套娃”母公司的组织设计,也就成为了相对划算的选择。
总结一下互联网公司改名的参考原则:一是奥卡姆剃刀原则"如无必要,勿增实体";二是实在要改名,可用公司注册名称,让产品名称保留,集团公司名称作为品牌名称,各担负不同的功能;三是改的新名提前做好工商备案和注册,并做排他的商标知识产权申请和确认后方可采用。
推荐阅读
- 黑客|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19岁黑客远程破解逾25台特斯拉
- 亚马逊|告别“好评返现”,商家侧的“晒单有礼”还有意义吗
- 上门|快递上门的“蜀道难”
- 猫腻|拼多多的商品这么便宜,都是山寨、假货吗?看完才发现其中猫腻!
- 劳动者|这些工作将实行“职称制”!官方发通知,新的“香饽饽”行业来了
- 斐乐公司|网购平台销售数据可作为确定赔偿数额的依据
- 安全风险|苹果将出席白宫会议讨论开源软件的安全风险问题
- 蚂蚁集团|数字人民币:支付巨头的大考,平台的机会
- 黄莎莎|绿韵碧波庭:女性群体的“中年危机”不应被忽视
- 变现|微信红包封面背后的“怪圈”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