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你的快递信息被泄露过吗?《个人信息保护法》11月1日施行
《个人信息保护法》明日(11月1日)将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系统性、综合性法律,其中明确: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滥用人脸识别技术、大数据杀熟等。
随着法律法规的日益健全,公安机关也不断加大对侵犯个人信息犯罪的打击力度。但是,依然有不法分子铤而走险窃取公民个人信息。
快递面单被批量售卖 母婴类最“抢手”
“快递面单”,是快递公司在送货时用来记录发件人、收件人以及货物种类、价格等相关信息的单据,需要贴在快递包裹上,一张快递面单,包含了收件人的姓名、电话、家庭住址等隐私信息。采访人员调查发现,目前这些快递面单在网上被明码标价批量售卖,情况十分猖獗。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此格式播放,
建议打开央视新闻观看
采访人员试着在百度贴吧输入“快递”“面单”等关键词之后,出现很多相关的分类群组,而为了逃避打击,不法分子都会使用一些暗语来代替,快递信息通常被称为“料”“菜”等简称。
文章插图
在“快递吧”一个网名os开头的人打出了“收菜,来中介对接”的广告,并留下一个联系方式;另外还有人打出“工作室对接,出历史,可测试”的广告。据采访人员了解,快递面单被收购者分为“实时”和“历史”两种,而实时面单也是最抢手的所谓货源。
采访人员通过一款即时通信软件联系了多位买家,其中一个叫“橘子”的人给采访人员报价,实时面单超过1000张每张价格3.5元,精品面单每张4元;而历史面单只收车载、童装童鞋、化妆品类的,每张1.5元。
文章插图
采访人员又联系了一个卖家,这个叫“悟空”的人声称,自己手里有几十万历史快递面单,货源是一家物流“云仓”;当采访人员表示要验货时,对方发来了多张面单图片,上面有消费者详细的个人信息。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他还给采访人员发了一份文档,里面按照化妆品、母婴、服装等进行分门别类,其中包括上百位消费者的姓名、所购商品、家庭住址和电话号码等隐私信息,甚至还有商品的价格。据网络安全专家万仁国介绍,消费者下单购买商品的当天,快递信息可能就已经被卖掉了。
快递信息泄露成为“网购理赔”类诈骗帮凶
据采访人员调查,这些被窃取贩卖的快递信息除了少量可能用于定向营销之外,大部分都会被诈骗分子利用,很多人因为个人信息被泄露,遭到“精准”诈骗,从而蒙受财产损失。
网络安全专家万仁国告诉采访人员,不法分子之所以偏向于收购母婴、化妆品、服装等类别的快递面单,是因为它们的“转化率”最高,也就是此类人群比较“好骗”。
文章插图
诈骗分子在获取个人快递信息后,通常会冒充“电商客服”或“快递员”,使用的诈骗手法包括“发送退货链接,骗取银行账号信息”“快递遗失,商家理赔”“商品有问题,联系退款”等几类。
其中“网购理赔类”是目前比较高发的诈骗类型,9月23日,“UP主自述30分钟内被诈骗16万”的话题成为热搜。据受害者讲述,她当天接到了一个自称申通快递员的电话,对方表示因为快件丢失需要进行理赔。在冒充快递员的骗子一步步诱导下,受害者30分钟内陆续被骗了16万元。
文章插图
采访人员了解到,一张快递单背后其实可以延伸出很多个人信息,一个人的姓名、电话号码,而通过电话号码还可以找到微信、支付宝等账号,另外还有家庭或工作地址、消费习惯、经济能力等信息。
推荐阅读
- 上门|快递上门的“蜀道难”
- 价格战|快递集体"春节不打烊",究竟是反内卷还是内卷加剧?
- 快递柜|最高罚3万,新“快递管理办法”实施是机遇还是挑战?
- 隐私|小米应用商店移除32位包必传限制,开发者可自主决定上传APK类型
- 快递公司|网购退货的时,卖家为何总是要强调不要发顺丰?总算明白了
- 快递|快递客服外包公司怎样与甲方谈?
- 快递公司|没人“送货上门”了,派费却涨了?快递员抱怨不赚钱,钱去哪了
- 物品|寄国际快递会被“抓起来”?这些物品千万不要邮寄到国外
- 浙江大学|IEEE正式推行首个隐私保护机器学习国际标准 蚂蚁集团参与制定
- 海珠|广州海珠:快递、网吧等重点行业从业者免费测核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