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阱|警惕“野性消费”双11大促十大“陷阱”预警

10月20日晚8点,天猫正式开启预售活动,打响双11第一枪。除此之外京东、苏宁易购、唯品会、拼多多、快手、抖音、考拉海购、当当、网易严选、饿了么、飞猪、爱回收、速卖通等纷纷跟进,双11迎来第13年的“消费狂欢”。
陷阱|警惕“野性消费”双11大促十大“陷阱”预警
文章插图
各大平台为了吸引消费者“野性下单”,依然套路不断,为免消费者被优惠活动冲击丧失理智,对此,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发布“双11”网购消费预警,提醒消费者谨防各类陷阱,避免被坑。另外,10月9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 6187 号建议的答复》表示,围绕“双十一”等重要时间节点、关系民生的重要商品和服务领域,开展行政指导,压实平台主体责任。
陷阱|警惕“野性消费”双11大促十大“陷阱”预警
文章插图
预警一:预售需警惕 “定金”要留意如今各大电商平台玩法不断升级,一些商家通过预付定金直减的活动,消费者提前支付定金,如未支付尾款则定金不退。一些消费者对此了解不足,因而购物节常常伴随着定金纠纷。【消费提醒】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浙江泽大律师事务所马恺浓律师表示:预售通常需分两笔付款,分头款和尾款,很多商家标注如不支付尾款,则已支付的头款拒不返还,这有可能侵害到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如果平台内经营者无任何损失,其已收到的头款可能构成不当得利,消费者可要求返还。预警二:直播带货槽点多 售后纠纷成常态直播带货如今成了最火热的购物渠道,“双11”更被商家和主播视为重兵之地。然而在火热现象的背后,直播购物翻车事件频频发生,货不对板、商品质量难以保障、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商品性能被夸大等问题成为消费者投诉维权最多的事情。【消费提醒】对此,马恺浓律师表示,直播购物的最大优势是有主播现场讲解商品,增强了消费者对商品的了解。但是由于直播的即时性,可能出现直播的广告描述与实际情况不符、消费者实际收到的货物与主播讲解的货物货不对品等情况,此外,直播购物还涉及退换货难、售后不及时等情况。消费者应理智甄别,不要冲动消费,购物前查看下店铺的评分和商品的评价,这些都能最大程度上避免消费者被“坑”。
陷阱|警惕“野性消费”双11大促十大“陷阱”预警
文章插图
预警三:摸清玩法套路 谨防“薅羊毛”反被 “割韭菜”活动之所以吸引消费者,往往是展示的价格让消费者觉得物美价廉,甚至能“薅到羊毛”,但往往世事不予人所愿,消费者以为“薅羊毛”,实际在商家眼里,是在“割韭菜“。【消费提醒】马恺浓律师表示,根据货物的性质,不同种类货品可使用的满减优惠不同,可能存在“300-30””200-20”等多种满减优惠,且各类优惠分别计量,不能互通。消费者应在网购时注意平台优惠种类,以及平台优惠可否与商家优惠及其他种类优惠共同使用,尽最大可能维护自身权益。预警四:拼团、秒杀或藏“猫腻” 下单需谨慎拼团、秒杀作为购物形式,仍存在大大小小的订单中。拼团的价格往往低于一般销售价格,导致消费者冲动消费。而秒杀则通过短暂的时间和低廉的价格,使得消费者丧失思考空间,从而匆忙下单。两者形式不同,但最后的投诉问题往往大同小异。【消费提醒】国内电商专业消费调解平台“电诉宝”提醒大家,消费者在参加拼团购物前最好仔细查看商品介绍,包括发货时间、退换货服务等,尤其是购买一些大件商品、贵重商品,以防由于售后服务不完善带来不必要的购物纠纷。此外,消费者需谨防低价陷阱,低于市场价多倍的商品要谨慎购买,仔细甄别,尽量选择大型、靠谱的平台进行拼购。预警五:消费返现 特价限购 产品与实际不符除了满减、秒杀等活动套路外,一些商家还会推出特价限购、消费返现等活动,如商品页面显示特价商品限购50件,前50名下单的用户签收后联系客服返现,然而实际上,消费者牵手后,商家却以已达上限等理由,拒绝返现。【消费提醒】李旻律师表示,尽量选择规则完善的购物平台和资质齐全、信誉良好的商家购物,即使商家不愿意配合售后,平台会为消费者提供基础保障,除此以外也可以联系所在地消委会组织或拨打12315反映情况。预警六:警惕商品为“电商专供”随着越来越多的平台在互联网上开通售卖渠道,“电商专供”的话题一直被大家讨论和热议。目前“电商专供”商品存在三种情形,即同款不同质、同牌不同质、盗用品牌。“电商专供”商品虽为统一品牌方生产,但也面临服务短缺问题。目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网购商品享有七天无理由退换货服务,因此在服务体系上应差距不大。【消费提醒】“电诉宝”提醒大家,在产品质量上“电商专供”商品与实体店销售的产品看似一模一样,仔细看会发现颜色、内件配备或某些功能存在差别。实际上“电商专供”商品一般是价格较低而品质稍逊的商品。“电商专供”商品一般在服装、电器、鞋帽、箱包等品类较多,消费者要擦亮眼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