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山姆们”水土不服:变味的会员卡背后,谁在赚差价?( 三 )


相似的场景,在不断上演。
据资料显示,2014年,英国零售商乐购撤离中国,宣布其在华业务被华润集团收购,结束了在中国长达10年的征途;2016年,沃尔玛出售其中国线上零售业务,以换取京东的股权;2018年12月,法国零售商欧尚的中国业务被合作伙伴大润发接管;2019年,家乐福48亿被苏宁收购。
归根究底,外资会员制商超巨头在海外的风生水起和国内的频频失利,既源于“本土化”的不到位,也源于中国市场自身在近十年内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如京东、天猫、苏宁等电商巨头对超市业务的进军,以及社区团购、生鲜电商的崛起,给国内用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虽然在近两年中,外资会员制商超也有过一些制度改良,例如麦德龙放宽了会员卡的办理条件,但也同时推出了199元/年的PLUS会员和积分换购茅台酒的活动。
但也有业内人士分析称:“抢茅台始终是小流量的噱头,后续如何抓住用户需求,增加购买频次,依旧是麦德龙没有解决的根本问题。”
会员|“山姆们”水土不服:变味的会员卡背后,谁在赚差价?
文章插图
山姆推出的卓越会员与之如出一辙,普通会员260元/年,功能几乎仅等同于一张入场券。
680元/年的卓越会员则赠送了每月一次的洗车服务、1000元洗牙代金券、2%返利和积分兑换商品等优惠。只不过,其中部分代金券对使用地的限制也被不少消费者诟病“十分鸡肋”。
换言之,虽然麦德龙、山姆等会员制商超在升级会员服务上也做了一番努力,但相对发展势头迅猛的巨头电商、生鲜电商和传统商超的线上业务线而言,仍显得没有那么接地气。
可事实上,沃尔玛中国总裁及首席执行官的朱晓静曾明确提到,山姆会员店的核心KPI是会员数和续卡率,相同发展模式的开市客和麦德龙想必也同样如此。
只是,在会员价值和服务品质仍然没能得到更多数用户的认可之前,伴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租借会员卡和代购等乱象恐怕会长久存在下去。
(文中消费者姓名为化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