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路|“双十一”花式促销套路深,云南消协给你提个醒( 二 )
除了以上“陷阱”需要注意以外
“双11”网购,还需小心这些事项
注重识别卖家资质
消费者应选择经营资质齐全、管理规范、信誉良好、售后完善的购物平台和网店,不要登录陌生网站,点击不明链接进行交易,更不要随意添加陌生人的微信、QQ等进行私下交易,以免吃亏上当。增强安全支付意识,通过正规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付款,对于卖家要求直接转账、扫码支付付款,诱导提供银行帐号、密码、验证码等情况要提高警惕,谨防导致个人信息泄漏、财产损失。
“花式促销”套路深
“双十一”促销期间,切忌冲动消费,应坚定理性消费心态,按需购买商品,建议根据自己或家庭的需要提前列出购物清单,避免被商家各种促销手段冲昏了头脑而盲目购物。对拟购买商品提前做好功课,多渠道进行价格对比,谨防不良商家“先涨后降”“明降暗涨”的套路。不被明显低价所误导,防范低价劣质、高价仿冒等陷阱。领取各类红包及优惠券时看清使用规则,必要时咨询客服加以确认,避免出现优惠券不优惠情况。
慎买急用商品 当场验货签收
“双十一”期间,交易量激增,快递繁忙,建议消费者慎买急用商品及生鲜等保质期较短的食品,防止延迟发货或快递延误导致商品变质,耽误使用。签收快递务必开箱验货,检查包装、货品是否完好,商品种类、规格、数量是否与自己订单一致。对于已签收且商家承诺无理由退货的商品,建议对相关消费凭证和商品包装保留适当时间,发现问题及时联系商家退货退款。
保留消费凭证 依法维护权益
消费者可通过录频、截屏等方式妥善保存好平台宣传广告、优惠促销页面、商家服务承诺、购物发票、订单信息、付款记录等相关网络购物证据,以便日后维权和享受三包等售后服务。发生消费争议时,可联系商家或网络交易平台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拨打网络交易平台或商家所在地12315进行投诉。
高度警惕保健品消费陷阱
近年来,有不少不法商家针对人们的健康意识和对保健食品的接受程度不断提高,在这一段时期内对消费者、特别是老年人加强了保健品推销,销售陷阱、虚假宣传情况有所抬头。提醒消费者保健食品不等同于食品。保健食品与药品的主要区别是保健食品不能以治疗为目的,但可以声称保健功能,不能有任何毒性;而药品有明确的治疗目的,并有确定的适应症,功能主治,可以有不良反应。所以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代替药品。大家购物要理性,莫忘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综合:开屏新闻、新华网、河南商报等
【 套路|“双十一”花式促销套路深,云南消协给你提个醒】来源:云南日报
推荐阅读
- 阿里巴巴|马云“接班人”是啥来头第一天上任,阿里巴巴损失517亿!
- 电商|俞敏洪或要“转型”?在电商平台做起直播带货,是有何打算?
- 亚马逊|告别“好评返现”,商家侧的“晒单有礼”还有意义吗
- 上门|快递上门的“蜀道难”
- 低俗词汇|B站发布“低俗词汇谐音梗”治理公告,多次违规将被封号
- 工地|“小马云”已不火,如今“工地马云”火了,网友:确定不是本人?
- 景气度|2022,七“贱”下天山
- 劳动者|这些工作将实行“职称制”!官方发通知,新的“香饽饽”行业来了
- 网易养不起“考拉”,阿里拼多多急剁手,网友丁磊全职养猪
- 阿里巴巴|曾是阿里高管,遭马云“忽视”创办410亿公司,却进腾讯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