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谁能赚到双十一的最后一个铜板?( 三 )


一个方向是进行媒体化转型。
这就涉及到今天大家常提的私域运营和内容为王,今天很多所谓的私域运营其实是技巧大于本质的,说白了就是用一堆流量运营的花招圈点数据,给品牌代运营的那些机构也只是为了赚点快钱,说白了还是拿钱来买流量,这其实反而脱离了私域运营的本质——以最小成本建立和最大数量的用户信任。
品牌要实现长远价值,就不能选择一锤子买卖的纯流量玩法,最好的路径自然就是扎扎实实用内容传递出品牌价值,这件事还不能假手于人,必须自己深度参与,在今天人设即品牌、产品即媒介的时代,品牌的品宣营销和产品设计必须是一体化的。
为什么长沙成为了中国新消费品牌的重镇,从茶颜悦色到墨茉点心局,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这些品牌的创始人大多是媒体人出身,从一开始就以媒体思维来做品牌,在供给远大于需求的今天,消费市场早就成为买方市场,在营销端口突破不了,产品再好都没有意义。
品牌|谁能赚到双十一的最后一个铜板?
文章插图
墨茉点心局小红书种草贴
品牌进行媒体化转型,才是流量成本无限攀升的今天,以私域运营破局的关键。
另一个方向是以新品破局。
阿里副总裁家洛在年初就说了,新品已成为平台和品牌增长的确定力量,这句话当然有为自己平台宣传的意味,因为天猫从2017年开始就已经通过小黑盒布局新品赛道,但从这几年数据来看,新品的增长势头是肉眼可见的。无论是完美日记这种新锐品牌,还是润百颜这种老品牌,基本都是靠新品打爆市场来操作的,更别说以手机为代表的电子消费了。
在各种变量影响下,时代正在加速度狂奔,这里面也诞生出无数新的需求,这是一场关于眼光和速度的终极较量,卡准赛道,以最快速度冲进去,以最大能量扩散影响力,最大程度占领消费者心智,已经成了品牌生存的必要技能。
一切坚固的东西终究烟消云散,红海市场,唯有比风还快才能突出重围。
敏捷开发在互联网领域早已成常态,但市场的本质是相通的,无论是软件服务还是硬件产品,消费者永远都是喜新厌旧的,而以Z世代为代表的新消费人群,其圈层的多元化和需求的细分化,都催生出了无数的新需求,但品牌也需要正视消费壁垒的多维度延伸,不要想着一口吃个大胖子,能吃透一个市场足矣。
【 品牌|谁能赚到双十一的最后一个铜板?】所以,综上所述,面对江河日下的双十一,讨论谁能卷到最后已经失去了意义,重点不在于谁能在黑夜降临前赚到最后一个铜板,而是谁能在黎明破晓时冲到前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