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对话“北京中轴线”数字展策展人:数字技术如何助力中轴线申遗?( 二 )
我们所有的展示采用了二维、三维一体化,实际的设计开发是先完成三维模型,再把三维转二维,最后把二维数据通过一些动态交互上传后,去实现三维的视觉。因为二维的数据量比真正三维的数据量要小,用二维数据的支持可以实现快读浏览和快速上架。
策展时要考虑如何阐释中轴线的核心价值
新京报:北京中轴线数字展跟实体的中轴线是什么关系,数字展包含了哪些策展创意和理念?
贺艳:中轴线的核心特点就是7.8公里一贯到底,结合前面说的梁思成先生的描述,我们选择了一镜到底云游整条中轴画卷的方式,对这7.8公里的景观进行了完整的模拟。中轴线上所有的建筑模型之间保持同等缩放比例,同时各遗产点点位也是按照实际的空间距离来放置,给予观众“张弛起伏”的真实空间感,观众在浏览过程中可以非常直观地感知到,建筑物彼此间的大小关系,以及何处是制高点等,从哪到哪其实距离很远等信息。
把整个中轴线放上去以后,要考虑的是如何阐释它的核心价值。北京中轴线的主要构成是建筑群,是由历史建筑构成的轴线,但它同时也处在整个城市之中,这是它的核心价值之一。因为它是依托于北京老城的,因此我们想传承的是它跟当今共生的这么一个概念。线上展不可能做特别多的内容,展项的选择也是策展里非常重要的一点,包括什么展项能上架、给它多大的面积,都是需要考虑的。
新京报:这个线上数字展有何特色?
贺艳:这次数字展策展中最重要的两个考量就是“价值阐释”和“用户体验”。由于网络访问具有“短平快”的使用习惯以及用户对于交互的需求。线下展览大多有一个很逻辑化的叙事,但是网络往往是碎片化、即时化的,网络是从视觉上先抓住人的。与做线下展览相比,我们这次的策展工作可能内容完全相同,但流程上则更为综合,大纲非常简明,每一个点位在做的同时脑子就在构思它的视觉形象,在形成一个视觉的吸引的同时,又要能非常恰当地衔接上再深一个层次的延展交互内容。
同时,考虑到网络观展是一项非常个人化的体验,用户的偏好会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在策展时就要做知识和信息分层,呈现在最前端的是最通用的、视觉吸引最强的,然后在各个视觉点上把很多复杂的信息一层层地通过交互热点来提供。因为如果把它们都摊平在屏幕上直接显示,就会过于冗长。信息的分层呈现,可以让观众自己选择浏览的深入度。
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需要情感上的联系
新京报:北京正积极推动中轴线的申遗保护工作,数字展如何助力中轴线的传承保护以及申遗工作?
贺艳:首先,在现在疫情的环境下,外国的观众基本上只能从线上了解相关内容,数字展是一个特别有利于中轴线去做国际推广的方式。数字展制作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对中轴线7.8公里景观的空间模拟,都是围绕着中轴线申遗的核心价值来做的,对核心价值的诠释本身也是申遗工作的一部分。数字展对中轴线的空间模拟和对“中轴线与当下生活共生”的这一元素的强化,有助于让申遗专家能够更好地了解文化遗产的特质。
另外,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能否让公众了解和理解,申遗工作是否得到了社区的欢迎和民众的支持,是世界遗产申报工作中非常关注的一点。数字展的尾厅关注公众参与,通过“大家谈”板块展现了政府和专家们对于中轴线的评价,并且记录了老百姓积极参与到北京中轴线相关的科普教育、公众活动,留言区内上架的留言贴和留言本照片,来自于“发现北京中轴线”等展览和活动现场,真实体现了公众对中轴线的文化认同和对申遗的祝福。
推荐阅读
- 阿里巴巴|马云“接班人”是啥来头第一天上任,阿里巴巴损失517亿!
- 电商|俞敏洪或要“转型”?在电商平台做起直播带货,是有何打算?
- 亚马逊|告别“好评返现”,商家侧的“晒单有礼”还有意义吗
- 上门|快递上门的“蜀道难”
- 低俗词汇|B站发布“低俗词汇谐音梗”治理公告,多次违规将被封号
- 工地|“小马云”已不火,如今“工地马云”火了,网友:确定不是本人?
- 景气度|2022,七“贱”下天山
- 劳动者|这些工作将实行“职称制”!官方发通知,新的“香饽饽”行业来了
- 网易养不起“考拉”,阿里拼多多急剁手,网友丁磊全职养猪
- 阿里巴巴|曾是阿里高管,遭马云“忽视”创办410亿公司,却进腾讯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