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间|双十一观察:付了定金比现买贵,你还愿意买买买吗?( 三 )
所以当有消费者付完定金后发现所购商品要比现买还贵,此时如果选择放弃支付尾款,那么定金便无法退还。
但即使消费者支付了尾款,想要退全款也可能会遭遇商家“顾左右而言他”,总而言之,想要卖货时笑脸相迎,但想要退款时却爱理不理。
“双十一”到底为了什么?疲惫,累了看了上面是个投诉案例后,还想“上赶着”参加“双十一”吗?
原本“双十一”是一个商家清库存,同时让消费者能够以较低成本“囤积”商品、必需品的时机。但是久而久之,“双十一”成了各大电商平台“刷GMV”的抓手;也成了各个商家“割韭菜”的良好契机。
如此一来,“双十一”似乎有点“为了买而买”的意思,似乎时候到了自己不买点什么就亏大了。再加上每年越来越复杂的玩法,持续越来越长的时间;消费者不仅要计算如何最优惠,同时要提前十几天开始动不动熬夜与全国网友抢优惠券、直播间抢商品……
是不是有点累了?
三言财经就“双十一”消费欲望相关问题与身边几位朋友进行了交流,大家均表示对今年“双十一”没有那么积极了。
A:
从来不在类似于双十一这种时候购物,人多货乱,快递容易丢,我想买的东西的价格也就差个几块几十块的,但是快递要等的比平时长好久,真心不划算,贵的我一般都实体店买,不在网上买。
B:
我今年双十一也就给孩子买奶粉尿不湿,自己基本没买什么东西。衣服啥的平时需要才会添置。
倒是替家人买了一点数码产品,比如电脑,手机;对我个人来说,近几年的双十一,618没啥感觉,不会因为促销有多大消费欲望,家里的一些日销品基本也是老婆买。
C:
双十一的核心应该是“囤”,是否在双十一疯狂消费取决于每个人是否有囤的习惯和意愿。我没有囤的习惯,而且屋子也不大,装不下。
而且双十一战线越来越长,价格差会越来越小。我的网络购物属于偶然型消费,刷短视频遇到新奇特的零食、方便食品可能会下单。
D:
今年双十一期间只买了一些护肤品和化妆品,但这并不是因为“双十一”到了才刻意买,恰好就是用完了,正好又是做活动。所以也就特地拍下来,走了一套预付+尾款流程。
今年感觉确实没有特别想要买的欲望,因为有些“烦了”。每年这时候总觉得好像非得买点什么,但是每次过后又发现给家里添了一堆无用品,毫无意义。
E:
我觉得“双十一”已经成为一种“为了买而买”的时期。今年开始还有点兴趣,预付期那几天看了看。但我觉得特别累,每天起早贪黑上下班,还要熬夜去抢、下单。最后感觉为了这些优惠,把自己身体累出毛病,对比下来不值得。所以我没有刻意去囤货,有需要就买,没需要就算了。
F:
今年买了一部手机,因为正好前一阵想换,就在“双十一”期间买了。我认为“双十一”应该被视作一种“工具”,有需求的时候参与一下,没有需求的时候也没必要刻意参与。平时我也没太多需求,如果这时候突然买很多,一时半会也用不上,大概率也要退掉的。
G:
我从没双十一买过东西 我平时从网上买各种酒比较多;衣服啥的一年也没不了几件,各种宣传广告也激发不出来我的购物欲望,基本上都是有需求的时候才买。
其实,往年“双十一”也不乏传出各种商家套路消费者的事情,但是“双十一”举办十多年来,消费者对其的态度也再不断改变。
如果商家仍然持续将“双十一”视作割韭菜的工具,套路消费者,将持续时间越来越长的购物节搞成每年集中“割韭菜”的狂欢节;那么随着消费者越来越趋于理性,又有多少人还愿意“疯狂的”花钱买买买呢?
推荐阅读
- 直播间|资源砸进去,视频号直播带货今年能“起量”吗?
- 任泽平|?华为搜索引擎上线后,又突然403禁止访问;任泽平微博、公众号被双双禁言;快手网红控诉快手:高管一批一批的换,不懂管理|雷峰早报
- 容错率|短视频单列和双列,谁的内容容错率更高?
- 动效|卡间联动:品牌广告品效双赢的一次成功探索
- 门店|女鞋界“清流”!全国9000家店年卖1亿双,只因常喊“清仓甩卖”
- 直播间|字节跳动投了“李未可”,虚拟人会成为主流吗?
- 公告|快手:关于落实“双减”政策的深化治理公告
- 调研报告|易观2021输入法调研报告出炉,讯飞输入法口碑、用户增速双丰收
- 国货|为“中国创造”买单!天猫双11,曹县汉服领衔五大国货产业带“出海”
- 生态|微信十一年,到底改变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