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间|在这个“无言”的双十一,反消费主义者在狂欢( 二 )
“全网最低价”曾经是几大头部主播的独家利器,但有业内人士表示,当下李佳琦、薇娅的直播间中所售的美妆、零食到生活用品,不仅可以在其他平台找到同款,价格甚至更低。今年双十一整体的降温氛围,头部主播也没有了史无前例的最低价。
以上种种变化实际上与行业监管趋严有关。11月4日,市场监管总局专门推出了《工作提示》,从八个方面规范促销经营行为,切实维护“双十一”期间网络交易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中消协的“双十一”购物消费提示则更为具体。不仅提示消费者不要迷信低价,多方对比价格,警惕商家“先涨后降”的套路,还告知消费者警惕商家设置的各种花式“买赠”,实际到手价格与平时并无差别,甚至还可能会是全年最贵。
泛滥的“电商造节”
在线上购物愈发普遍的当下,电商“造节”也开始泛滥。越来越多的企业把非约定俗成的日子打造成节日,从而进行宣传或促销。这已经是电商平台惯用的套路。
《经济导报》此前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淘宝和天猫两大平台推出的各种节庆,就超过了40个。仅在今年2月,就有“天猫过年不打烊”、“天猫情人节”、“开年总动员”等12个节庆促销活动。
另据不完全统计数据,除国家正常节假日,全年以电商“造节”形式为促销手段的节日已超过100个,其中仅淘宝和天猫在2020年的节庆活动就超过60个。尽管节点和名称不同,但背后的大体逻辑一致。电商平台们均在促销节点,以低价方式方式引流,继而引导用户的购买需求在购物节当日集中爆发。
例如在低价补贴竞争最激烈时,拼多多推出了“真香节”和“百亿补贴节”,苏宁拼购上线“一元真香节”,淘宝特价版甚至宣布,将每月最后一天定为“1元更香节”,促销模式相差无几。
文章插图
图源:淘特官方微博
而这一切与“消费狂欢”模式创建者淘宝,脱不开关系。2009年,阿里淘宝集中在11月11日举行了一场促销活动,当时销售额高达9.52亿。彼时,由于销售效果出奇,阿里淘宝就将这一天定为一年一度的“双十一购物狂欢节”。紧随其后,京东、苏宁易购、当当网等一大批的电商网站,以及部分线下商家也纷纷加入,借势推出各自的超级优惠促销活动。
双十一发展到今天,已经走到了历史转折点,需要用新的模式创新来继承衣钵。如果天猫没有公布今年双十一的总成交额,那么2020年4982亿元的战绩或将会成为双十一的丰碑,尘封在历史记忆中,等待新的篇章开启。
逆消费群体登上舞台
眼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警惕消费主义的陷阱。
赫赫有名的豆瓣“消费主义逆行者“小组,才成立一年,组员就要突破30万的大关。这一迅猛增长的数字是豆瓣组长“碎碎铁”未曾敢想的。他创建这个小组的初衷,是想分享一个“建议大家不要头脑一热就去买收纳柜”的帖子,因为他发现很多时候收纳柜并没有解决消费者的根本问题,反而变成另外一个需要收纳的物品。寻找后发现没有这样的小组,于是就自己建了一个。
文章插图
图源:豆瓣小组消费主义逆行者
消费主义逆行者,顾名思义是一批站在消费主义观的对立面的人。通俗来讲,“不要买”更能传递这类人群的主要特征,因此被称为“不买组”。这样的想法背后,代表了消费意识的觉醒,不被消费主义裹挟,注重自己的内心和实际需求。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以各种形式加入“反套路”的队伍中来。他们不再花大量时间比价,不再关注双十一,开始更多选择一些高性价比的非主流电商和二手电商平台。同时,部分消费者也开始越来愈多地及时止损。付完定金后,及时寻找更好的替代品,并拒绝支付尾款,或是在付完尾款之后再进行退款,这也使得尾款日成为退款日。
推荐阅读
- 电商|俞敏洪或要“转型”?在电商平台做起直播带货,是有何打算?
- 数字人民币|反逃税、反洗钱、反贪腐!数字人民币席卷而来,剧变正在酝酿
- 产品|又一行业曝光,90%是假货,曾被央视“点名”,你还在购买吗?
- focus seller|销量增涨1500%!GMV翻3倍!是谁在加速中国跨境商家出海变现?
- 考试|行业观察丨在线学习、远程考试成新趋势,信息安全需重视
- 直播间|资源砸进去,视频号直播带货今年能“起量”吗?
- 足球俱乐部|“扶持”潮水退去,自媒体创业人都在“裸泳”
- 年轻人|肯在游戏里花648的年轻人们,开始抢购打折的临期食品了
- 腾讯|钉钉领跑、企微爆发、飞书急追,在线办公"三国杀"升温
- 生活必须品|那些奇葩的网购经历,“人脸手机壳,脑瓜崩神器”看完不怕你不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