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双十一”观察:12年过去,疲惫感日增,这些新鲜感还管用吗?
第13个电商“双十一”昨晚正式来临,12年过去了,曾经让大家当天半夜“剁手”下单到疯狂,到如今提前半个月就付定金不慌不忙,从薅羊毛大占便宜的快感,到如今套路满满累觉不爱,这样的“双十一”,似乎有点让人疲惫。然而,适老化改造、公益等关键词在“双十一”平台上频频亮相,这让你我看到,“双十一”的公共价值不仅在汇聚商业,也在传递理念,企业正在做出更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思考,承担更多责任。这样的“双十一”,是否又能在某些时刻打动你?
不再有具体成交额的“双十一”
天猫数据显示:截至11月11日0点45分,已有411个去年成交额过百万的中小品牌,今年销售额突破千万;更有40个去年“双十一”,成交额千万级的品牌,在今年“双十一”成交额突破了1亿元大关。此外,已有382个品牌成交额超过1亿元。
京东数据显示,11月10日晚8点刚过,家电成交额5分钟破20亿,趋势品类娱乐电视、分区洗衣机、新风空调、洗地机同比增长均超5倍,高端笔记本电脑成交额同比增长260%,婴幼儿食用油和调味品成交额同比增长30倍。
与往年零点过后,即时成交情况便在大屏上滚动显示不同的是,今年天猫“双十一”的数据“姗姗来迟”且没有具体成交额。用户还发现,今年的战报也显得十分克制,App里的广告少了一些,微信群里组队玩游戏的信息更少了。
【 商品|“双十一”观察:12年过去,疲惫感日增,这些新鲜感还管用吗?】相关人士解释表示,因为要保护个人信息。今年11月1日,“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生效,加强了对网络用户个人信息的保护。今年“双十一”前,主管部门还加大了对平台和电商企业的“提醒”,要求电商企业不得未经消费者同意或请求擅自发送营销短信,而针对移动App弹窗广告的专项治理,也让“双十一”促销广告轰炸收敛了不少,可见,监管趋严,电商促销更趋成熟。
文章插图
付了定金比现买贵 “消费主义逆行者”小组:不要买!
曾经,“双十一”的确给消费者带来每年一次难得的“薅羊毛”机会,可以让大家以比平时优惠更多的价格买到商品,但慢慢地,“双十一”逐渐给人一种说不出原因的“疲惫感”,因为平台玩法愈发复杂,持续时间也越来越长;另一方面,很多商家也很会玩“套路”。
有媒体报道,今年“双十一”期间,大家遭遇最多的消费问题就是商家在“预付定金”这方面给户关在消费者挖坑。消费者预付定金后,等到尾款日00时支付尾款,便可购得商品。有的商家还承诺“保价”,即在一段时间内,消费者所购商品不会降价。
然而,有很多消费者发现,等到尾款日付完尾款购得后,同样的商品竟然能够以更低价格直接买到,大呼上当。一名在杰克琼斯官方旗舰店况侧输购买商品的消费者投诉称,预售期间店家承诺预付定金后,在11月1日2点前支付尾款可享受满六件七五折活动。但是自己在支付尾款时却发现该活动并不存在,客服也根本不解决问题,最终导致自己多花了三百余元。
应对“双十一”刺激消费的诱导,今年社交平台上出现了一个“消费主义的逆行者”小组,他们提出的口号就是“不要买”,尝试对劣季疯狂购物这一行为进行反思与审视,目前这个小组成员已经扩张到30万人。
“消费主义逆行者”小组,在“买买买”大行其道的当下,能对此说不,这并非因为小组成员都是在“装死”或“逃避”,其中既有极简主义的倡导者,也有单纯为了省钱而“不买”的实用主义者,还有仅是为了不盲目跟风而选择不买过多商品的人。总之,他们号召,不要被过度的消费主义裹挟。
推荐阅读
- 阿里巴巴|马云“接班人”是啥来头第一天上任,阿里巴巴损失517亿!
- 电商|俞敏洪或要“转型”?在电商平台做起直播带货,是有何打算?
- 亚马逊|告别“好评返现”,商家侧的“晒单有礼”还有意义吗
- 上门|快递上门的“蜀道难”
- 低俗词汇|B站发布“低俗词汇谐音梗”治理公告,多次违规将被封号
- 工地|“小马云”已不火,如今“工地马云”火了,网友:确定不是本人?
- 景气度|2022,七“贱”下天山
- 猫腻|拼多多的商品这么便宜,都是山寨、假货吗?看完才发现其中猫腻!
- 劳动者|这些工作将实行“职称制”!官方发通知,新的“香饽饽”行业来了
- 网易养不起“考拉”,阿里拼多多急剁手,网友丁磊全职养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