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主义|“双11”催生一批理性消费“逆行者”他们抱团“避坑”不再买买买
文章插图
昨天,在苏州日报报业集团公园路发行站,苏报速达快递员抓紧时间取送快件,保障快递物品在“双11”物流高峰期间正常流转。 采访人员 杭兴微摄
本报见习采访人员 李浛芃
昨天零点刚过,采访人员在朋友圈里就看到许多购物热情高涨的朋友晒出自己今年“双11”的“购买力”。面对年复一年的分享、领券、加购、预售、付尾款,一批年轻人开始逆消费主义而行。有一个名为“不要买|消费主义逆行者”的豆瓣小组,已经吸引了超过30万人加入;采访人员通过向年轻人发放调查问卷,也发现了许多坚决不被“非理性”消费裹挟的年轻人,他们聚集在一起,扛起了“消费主义逆行者”的大旗。
“双11也没有便宜多少”
年轻人“怒而弃之”
在姑苏区吴门桥街道,采访人员通过街道团工委对辖区年轻市民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回收了161份有效问卷。结果显示,27.9%的受访市民完全没有参与今年的“双11”,59%的受访者明确表示不热衷于“双11”购物。
“其实各种平台平时活动就已经很多了,一般打开商品的详情页都会有优惠券领取。小活动差不多每周一、三、五都有,大活动半个月也能有,很多心仪的商品在感觉价格合适的时候就买了,不会刻意等到‘双11’。”家住双桥社区的孙晓霞告诉采访人员,这几年“双11”的活动都特别“坑人”,每天“拉人头”分享转发、按时打卡,“最后只换来了几块钱,今年‘怒而弃之’,不玩了。”值得注意的是,孙晓霞特别提到购物App会根据大数据推荐一些主播的直播间,“我出于好奇也会看一看,但是我一次都没买过。因为确实没那么需要,也没那么便宜。”
“没那么需要”确实也成为年轻人“弃坑”的主要原因。在调查问卷“您是否买了一些自己本来不需要的商品?”的题目项下,有78.7%的受访者选择了“是”。
“不要头脑一热就去买”
“组长”建议识别“必要”和“想要”
豆瓣ID为“碎碎铁”的“90后”姑娘,是一位互联网行业从业者,也是超过30万人加入的豆瓣小组“不要买|消费主义逆行者”的组长。在小组的简介中她写道:“市场上从直播带货,到网友分享,到处都在给人‘种草’,刺激消费。通过煽动起焦虑情绪,让每个人因为焦虑,不断去购买,以满足自己的伪需求。这里欢迎各位组员分享买过的踩雷品、智商税品、伪需求品,帮助其他组员省钱省心。让我们做到:不盲目跟风,不被消费主义裹挟,做消费主义市场的逆行者。”
据了解,该小组成立于去年10月份,“当时只是单纯想分享一个建议,告诉大家不要头脑一热就去买收纳柜,因为发现很多时候收纳柜并没有解决我们的根本问题,而是让收纳柜变成了一个另外需要‘收纳’的物品。”“碎碎铁”告诉采访人员,但发现没有一个合适的小组可以分享,于是她就自己创建了一个。昨天,她在个人微信公众号上也发布了一篇题为《奇怪,为什么越想省钱花得越多?》的文章,她提到,每次参加“双11”,大家并不是奔着乱花钱去的,明明都是从实际需求出发,认真考虑过自己到底需要买什么,趁着“双11”省点钱罢了。结果,一旦接受了商家设定好的游戏规则,就没办法全身而退了。
“碎碎铁”也建议消费者可以适当屏蔽掉本不需要的消费通道,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离开商家或者平台布好的“战场”,并且尽量识别自己的“必要”和“想要”,在“必要”范围内,选取自己最喜欢的。面对“想要”的,分析自己是否陷入了幻想之中,“就像‘要不要买跑步护膝或者手环’这类的问题,不妨先去跑跑看!”
推荐阅读
- 阿里巴巴|马云“接班人”是啥来头第一天上任,阿里巴巴损失517亿!
- 电商|俞敏洪或要“转型”?在电商平台做起直播带货,是有何打算?
- 亚马逊|告别“好评返现”,商家侧的“晒单有礼”还有意义吗
- 上门|快递上门的“蜀道难”
- 低俗词汇|B站发布“低俗词汇谐音梗”治理公告,多次违规将被封号
- 工地|“小马云”已不火,如今“工地马云”火了,网友:确定不是本人?
- 景气度|2022,七“贱”下天山
- 劳动者|这些工作将实行“职称制”!官方发通知,新的“香饽饽”行业来了
- 网易养不起“考拉”,阿里拼多多急剁手,网友丁磊全职养猪
- 阿里巴巴|曾是阿里高管,遭马云“忽视”创办410亿公司,却进腾讯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