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监局|“国货之光”不风光,打着“药妆”名头的贝泰妮背后是什么?

今年双十一,消费者在吐槽的同时仍不减购买的热情。但是,对于国货品牌薇诺娜的消费者来说,似乎并不只有吐槽这么简单,逾期发货、虚假发货、客服不作为等情况引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投诉。
目前来看,仅黑猫投诉平台,对薇诺娜的投诉量就已达278条,且其中仅有89起显示已完成。具体来看,这些投诉涉及虚假发货、虚假宣传和优惠、客服态度恶劣、产品质量问题、商家拒绝退货等多个问题,其中大多都来自于对本次双十一期间购物的不满。
药监局|“国货之光”不风光,打着“药妆”名头的贝泰妮背后是什么?
文章插图
对此,薇诺娜于11月8日发布公告对消费者反馈的情况进行了相关说明和道歉,大致为双十一期间订单激增,随之快递和询问量的激增导致了发货及物流的一系列问题和客服回复的不及时。薇诺娜承诺将妥善处理每一个订单。
但在这份公告后,仍不断有消费者反应其包裹问题未解决。问题迟迟难解决,也让不少人质疑起薇诺娜是否太“贪心”,一味增加销售量的同时是否考虑过自身的货品量和处理订单的能力。
单兵闯天下,超九成收入依赖薇诺娜
当然,提到薇诺娜,就不得不提到其背后的贝泰妮。近几年,靠着薇诺娜的品牌知名度不断扩大,贝泰妮也逐渐被大众知晓。
贝泰妮成立于2010年,自2011年从滇虹药业手中收购薇诺娜后,便将其作为公司重要的核心品牌,目前贝泰妮已是一家定位于皮肤健康互联网+的大健康产业集团。今年3月,贝泰妮完成创业板上市,成功登陆A股市场。上市后的贝泰妮,不管是经营业绩还是股市的表现均十分可观,而这似乎都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品牌薇诺娜的成功扩张。
不过,虽然如此,但过度且单一依赖薇诺娜也成了贝泰妮的一大硬伤。数据显示,贝泰妮主营业务中超过99%均来自于薇诺娜的销售收入。对此,贝泰妮也曾在上市时的招股书中提到,称公司存在品牌相对集中的风险,如未来出现策略失败、遭受重大负面新闻等情况,则可能影响品牌销售收入进而影响整体经营业绩。
显然,意识到该问题的贝泰妮,目前已自主开创并拥有了除“薇诺娜”以外的“WINONA Baby”、“痘痘康”、“Beauty Answers”等一系列品牌,但截止今年上半年,薇诺娜仍作为贝泰妮收入的主要来源,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约98.72%。
虚假宣传“药妆”概念?擦边球式宣传背后藏暗雷
有意思的是,就是这样一个为贝泰妮撑起门面的品牌,在其接手前,薇诺娜原为滇虹药业于2008年孵化的多个项目之一,在创立后的经营状况曾一直不佳,持续亏损。那么,将一度惨淡的薇诺娜打造成如今的“国货之光”,贝泰妮到底靠的是什么?
从近几年的发展来看,涉及“药妆”概念加大力营销似乎起到了很大作用。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药妆”的宣传,早在2010年,药监局就已发布相关文件明确指出,个别企业的化妆品违规标识和宣称为“药妆”或“医学护肤品”,严重误导和欺骗消费者。今年10月,药监局再度开展相关专项行动,对明示或者暗示具有医疗作用,违法宣称的化妆品进行清理整治。
药监局|“国货之光”不风光,打着“药妆”名头的贝泰妮背后是什么?
文章插图
资料显示,对薇诺娜销量前几位的产品,其备案证号均为“妆网备字”,也就是属于“非特殊用途化妆品”。而在其各个平台的宣传中,不仅能看到“皮肤学”、“术后专业护理”“医学专家推荐”等十分接近“药妆”概念的字眼成为产品核心标签,甚至皮肤科医生在其微博平台公然宣传薇诺娜产品为“医学护肤品”。目前,该微博已被删除。

推荐阅读